茶廠建在哪里,電能就送到哪里,服務就跟到哪里。每年茶葉生產的季節,身穿紅馬甲的國網恩施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尤為忙碌,他們隨喊隨到,穿梭在崇山峻嶺間,24小時為茶企提供保電服務。
宣恩縣萬寨鄉伍家臺村,是“伍家臺貢茶”的原產地。煙雨蒙蒙中,萬畝茶園蔚為壯觀。在伍家臺,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茶,“種一畝茶勝種三畝稻谷”。“制茶最怕斷電。斷電1個小時,就會壞掉一批茶葉。”伍臺昌臣茶業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貴體恩說,供電不穩定,短期影響的是企業的生產,長期影響的是茶農的生計。
講起茶廠與這些“紅馬甲”的故事,貴體恩眼圈發紅。春節前的一個凌晨,茶廠正在精選出口非洲的茶葉。然而,茶廠卻突然停電了。貴體恩一個電話,服務隊馬上趕到。他們二話不說爬上電桿,在風雪中連續施工幾個小時。“下來的時候,他們的手都凍裂了。沒喝我們一口茶,沒收我們一分錢。”貴體恩說。
從大山之巔到清江之畔,從白雪皚皚到春暖花開,一群耀眼的“紅馬甲”映紅恩施大地,保障電力的穩定供給。“十二五”以來,國網恩施供電公司售電量年均增長9.9%,全州減少標煤燃燒15.0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7.56萬噸,減少硫化物排放1.13萬噸,有力地推動了全州GDP平穩增長。穩定的電力供應,貼心的服務保障,為恩施州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民族地區的產業發展釋放了更多動能。
如今,茶葉已經成為恩施州戰略支柱產業和脫貧致富的黃金產業,2018年實現茶葉農業產值近40億元,綜合產值約140億元。80萬少數民族群眾因茶產業的發展吃上“茶葉飯”、穿上“茶葉衣”、住上“茶葉樓”。民族地區留住了綠水青山,也看到了金山銀山。
利川市白鵲山,風景如畫,成為背包客找尋“鄉愁”的絕佳之地,也是利川市民宿發展的示范村。這是一個靠鄉村旅游富起來的寨子。“以前電壓低,一會兒停水,一會兒停電,想辦民宿卻不敢辦。游客拍完照就走了,我們掙不到錢。現在情況可大不同了。”村民陳遠飛開了一家民宿,空調、冰箱、熱水器等電器配置齊全,城里的游客很滿意,生意十分火爆,去年一個夏天就增收7萬多元。
湖北省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馬萍表示,穩定的電能拉長了鄉村旅游的產業鏈,釋放了旅游扶貧的效能。如今,恩施州有102個貧困村將鄉村旅游作為主導產業,全州旅游扶貧直接帶動10萬人從業,間接帶動40萬余人吃上了旅游飯。
勇于擔當 為了“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
國網恩施供電公司強化政治擔當,披堅執銳投入脫貧攻堅大決戰,千方百計為各族同胞謀發展、找出路,夯實民族團結的群眾基礎。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這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必須在與時代同頻共振中,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發力點,找到落腳點。”國網恩施供電公司總經理許子武如是說。
恩施州建始縣高坪鎮土嶺村,85歲的湯應照老人沒有想到,自己有生之年出門就能走水泥路。曾經,從半山腰的家到村委會,不足8公里的山路,坡陡路轉,得走上1個小時。因為路太差,家里的豬不能養太肥,怕運不下山。辛苦1年收獲的莊稼運不出去,只能坐等愿意“撿漏”的人上門低價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