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平凡的事跡,也可以在祖國教育事業長河中,泛起陣陣璀璨漣漪,樸實無華的語言,詮釋著對“愛”與“被愛”的理解。教書育人,是她永恒不變的初心和使命,牢記教育初心,踐行教育使命,方得育人始終。
8月的武漢,驕陽似火,溫高如爐,悶熱的天氣,連知了也躲進了樹叢。
我和余丹丹約在漢街的咖啡館,這是第一次和余老師見面,然而她卻遲到了。
我凝視著窗外,突然,一個清脆的叫聲拉回了我的視線,一位身材高挑,波浪發型,戴著金絲眼鏡的女子徑直朝我走來。我本能的詫異,她是如何在眾多人群中認出我來的。
話題也就從她明銳的觀察談起了。
“職業院校的學生,起點比我讀書的武漢理工大學要低不少呢”,開門見山,余老師并沒有回避這個事實。她說,剛開始教書那會兒,也曾有過彷徨,因為,辛辛苦苦教出來的學生,走向社會后,沒有幾個是出類拔萃的。“我有失落感”,透過鏡片,我看到余老師眼眶有些濕潤。
2006年,余丹丹碩士畢業來到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任教,考慮到她在武漢理工大學就是入黨積極分子,第二年,黨組織發展她為預備黨員。
從此,余丹丹便更加用心觀察她班級的每一個學生。她說:你盯著他(她)看,就能看出他們在想什么,從學生眼睛里你能夠讀懂他們喜歡不喜歡你的課程,課堂上有時候自己會示弱,講解到一半停下來請同學們幫忙解答,并表示自己不會解答這道題;她發現,學生們眼里的光芒,她說,她教學目的是讓每一個同學都用自己的方式發光,給他們足夠多的機會,哪怕是明亮的教室,飛揚的運動賽場,浩瀚的網絡海洋都可以成為他們發光的地方,老師只是引路人!
后來,她把這些觀察進行了總結,得出了“自強先自信”的結論。
找到病根,就得對癥下藥,每一堂課,她都會跟學生們談論最近發生的新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后來,國家提出思政教育,她說,我一直都堅持這么做的,沒有想到這就叫思政課,哈哈,我還挺超前的呢,余丹丹說到這里挺得意的。
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遷就忍讓不行,強硬處置更容易激起群體反抗。有一次,余丹丹班上有人上課打游戲,她不動聲色地留下了這位同學,向他發出了挑戰,她說:我們來個游戲比賽吧,如果你贏了,我給你加分,如果你輸了,從此不能再玩!
后來,這個同學不僅自己不玩游戲,還積極配合老師課堂管理,學習成績提高很快。
2019年3月的一天,晚上12點多鐘,余丹丹接到學生發來的微信,說要退出學校組織的橋梁模型設計制作大賽。橋模大賽是校內傳統賽事活動,而且她倆是班上唯一的兩名女生,已經報名,也準備了一段時間,為什么這個時候要求退出?發生了什么事?她來不及思考更多,也無法在深夜趕到學校,回復了微信,告訴她們,明天見面談。
第二天一早,余丹丹臨時調整了課程,急匆匆趕到了學生宿舍,原來,兩位女生先設想的是做趙州橋模型,結果,做出來后,自己都覺得沒有信心參賽。再后來,兩人商量,改成斜拉橋,圖紙設計好后,又買來制作模型的各種材料,制作過程中,她們發現,動手能力遠遠不夠,困難比她們想象的多了許多。
在了解了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困難后,余丹丹二話沒說,把兩個女生拉到了橋梁模型陳列室,給她們講解歷屆獲獎同學的作品制作經歷,手把手傳授材料選取、結構布局、粘連、拉索等……
一上午時間匆匆而過,余丹丹終于讓兩個學生重拾了信心,她們又全身心投入到大賽準備,經過角逐,終于獲獎。洋溢在學生臉上的笑容,給了余丹丹無限的慰籍。
有一位2018屆道路橋梁專業的畢業生,在給余丹丹的微信中這樣寫道:橋梁模型設計制作大賽讓我們嘗試了失敗和成功,讓我們學會了團結協作,讓我們看到了眼高手低的自己,更讓我們領略了老師言傳身教的魅力,通過競賽,戰勝了自己,樹立了自信,工作之后我更加感受到這個訓練的意義,感謝你老師!
“世界橋梁看中國,中國橋梁看武漢”。余丹丹每年都會帶著學生參觀武漢的橋,讓學生們感受橋之美,這不僅可以提升專業認識,增加文化底蘊,更讓學生了解橋梁建設帶來的非凡經濟價值意義和社會意義。
說到這里,余丹丹的眼睛里已經全然沒有了憂慮,放出閃亮的光芒。
余丹丹常說,只有老師眼中有學生,學生眼中才能有老師。要想征服學生,首先得征服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沉淀和思考,2015年初,余丹丹有了制作慕課的想法。她的想法一提出,就立即得到教研室同事的贊同,這不僅僅因為她是教研室主任的身份,也不僅僅因為道路橋梁教研室的老師都是黨員,而是,在教學手段革新上,其他老師和她一樣的苦惱,苦于找不到突破口。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翻轉課堂,跟傳統教學相反,線上線下結合,培養學生自己學,老師輔導答疑、探討提煉提高,對老師,必須具備這個學科領域豐富的知識、熟練的技能,甚至扎實的實操能力,對學生,需要培養自學習慣,積極參與討論,和勇于提出問題。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想把道路橋梁這門課的翻轉課堂從設想變為現實,一路走來,坎坎坷坷。首先,信息化教學手段國家鼓勵,學校支持,可是,在湖北,沒有一所職業院校可以借鑒;其次,翻轉課堂中涉及到視頻、圖片、演示等大量輔助材料需要搜集制作,這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的。暑往寒來,年復一年,余丹丹團隊沒有懈怠,沒有一刻停下前進的腳步。兩年后,首次翻轉課堂上線,得到學校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迅速得到傳播。十幾所省內外職業院校邀請余丹丹做專題交流講座。
在道路橋梁實訓室,有一個按道路橋梁施工工序1:1建造的模型,這個龐然大物,怎么會建在室內呢?這又是余丹丹團隊的創舉!
職業院校應該培養高素質技術工人,可是如果學生畢業了還沒有親身體驗過橋梁的各種建筑流程工序,特別是橋梁較為常見又不易理解的兩種施工方法:頂推法和掛籃法。為了盡可能讓學生實習,余丹丹教研室經常遇到的問題是東奔西走聯系施工現場,即使能夠把同學們帶到施工現場,也常常是人多浮躁,只能走馬觀花,而且存在安全風險。如果能把施工現場搬到實訓室,每一個學生都能近距離、長時間,甚至親身體驗,親手操作,那該有多好啊!這個想法一經提議,余丹丹馬上就找到系主任匯報,經過系部和學校的論證后,最終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全力支持。
頂推法和掛籃法這兩種橋梁施工常用方法,要在教學實訓室里還原,施工難度大,呈現難度大,操作難度大,在沒有高職院校成功案例借鑒的前提下,建筑系道橋專業老師集體參與助推實訓室建設。余丹丹還邀請到了行業、企業專業親臨指導,解決了設計施工中出現的部分難題,期間,余丹丹多次往返工地考察學習橋梁施工,最終將這兩種施工方法呈現在學生眼前。
“同學們請大家戴好安全帽,我們到橋梁實訓室去”。隨著余丹丹老師的一聲令下,學生們早已蠢蠢欲動,激情滿懷,興奮不已的追隨著老師的步伐。
在2019年建筑信息化教學觀摩體驗會上,來自全省30余家本科、高職類院校的近90位建筑工程相關專業教師,對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虛實一體數字化實訓室紛紛給予了高度評價,其中,由余丹丹負責組織設計并完成施工建設的橋梁模型區成為實訓室模型中最為搶眼的亮點。
橋梁模型實訓室設計建設過程中,一次次施工現場的實操學習,一次次觸動著余丹丹的神經,她覺得作為高職高專的老師,應該理論聯系實際,不僅要牢牢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將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運用最先進的施工方法和技術,不斷提升勞動技能,對于這一點,她認為自己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際操作能力,自己都沒有體驗,怎么跟學生講得好呢!基于這個想法,2019年的暑假,她積極投身到學校組織的實習體驗中,這不上午還在幾十里外的實習工地呢,她說,希望多學一點啊。
看我上下打量她,余丹丹解釋道,作為教師還是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的,做到處處為人師表嘛。上午在工地上,一身泥土,中午才匆匆忙忙回家換了衣服。遲到了,抱歉抱歉!她還說,有人常常抱怨時間不夠,穿著打扮都十分隨意,更不化妝,我總能擠出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聽聽歌,化妝燙頭發,我甚至總能去幼兒園配陪女兒開家長會,時間是海綿,只要你擠,總是可以擠出來的。
采訪快要結束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余老師很有些疲憊,她時不時掏出紙巾擦拭眼角,她解釋說,干眼癥,前一陣子弄翻轉課堂,電腦上多了。
她說這一句話的時候,眼睛里透出滿滿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