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的美譽。水是湖北最大的資源稟賦、最大的發展優勢,同時也是最大的安全隱患。治水興水歷來是湖北人民繁衍生存的第一要務、繁榮發展的命脈所系。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北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建設與發展,帶領全省人民不懈努力奮斗,現已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澇、灌溉、供水四大工程體系。全省有1.7萬公里堤防,6921座水庫,43個分蓄洪區,4.8萬處泵站,2.2萬座涵閘,585個萬畝以上灌區,774個千噸萬人以上水廠,這些密如蛛網的水利工程設施,守護著荊楚大地的歲歲安瀾、五谷豐登。我省干堤長度、大型水庫座數和大型排灌泵站裝機容量均居全國首位,已完成由“水患大省”向“水利大省”的轉變,正奮力向“水利強省”跨越。
圖為:千里長江大堤守護荊楚歲歲安瀾,險在荊江變為美在荊江。(馬正彪攝)
防汛抗旱能力不斷提高先后戰勝10多次大洪水
防汛始終是湖北天大的事。湖北是長江的行洪走廊、蓄水袋子,每年要承納長江、漢江上游及洞庭湖、湘、資、沅、澧共140萬平方公里的過境客水,過流量達7000多億立方米。新中國成立以來平均6年就會發生一次重大洪澇災害,每年汛期長達6個多月。
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北人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先后戰勝了1954年、1969年、1980年、1981年、1983年、1991年、1995年、1996年、1998年、1999年、2010年、2016年、2017年等年發生的10多次流域性和區域性大洪水,抗御了1978年、1988年、2000年、2001年等年大面積干旱,特別是2010年至2014年歷史罕見“五連旱”,實現了防洪保安全、抗旱保供水、減災保發展的工作目標,特別是2018年取得了水旱災害人員零死亡的歷史性成績。歷史上江河泛濫、肆意成災的局面一去不復返,江河安瀾、人水和諧的局面正在形成。
防汛抗旱理念不斷與時俱進、深化發展。1998年大水之后,我省的防汛抗旱工程體系得到全面加強,治水工作開始由傳統水利轉向現代水利,更加注重決策指揮體系、監測預警預報、工程聯合調度等非工程措施的運用。2016年黨中央提出“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救災減災新理念后,我省探索形成了以《湖北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和《湖北省防御臺風災害應急預案》為龍頭,各類專項技術預案為配套的防災減災預案體系。此外,還按流域編制了江河防御特大洪水預案以及洪水調度方案,水庫、水電站、攔河閘壩、水閘等水利工程防御超標準洪水預案等。各類預案的貫徹實施,保障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有序有力,形成了上下一盤棋的強大合力。
水旱災害監測預警機制逐步完善。全省已建成4000余處水文監測站點,實現了長江、漢江、清江、沮漳河等河流以及漳河水庫、白蓮河水庫、洪湖等湖庫共40個斷面、124個河段的實時預報,基本滿足了防汛抗旱決策指揮需要。山洪災害預警監測系統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發展歷程,城市漬澇預警系統逐步完善。
防汛抗旱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目前已初步建成了水雨工情采集、信息傳輸、決策支持三大系統為主的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一期工程,形成了縱向至市(州)、橫向至重點防洪工程的防汛抗旱信息網絡平臺,實現了水雨情采集、分析、報汛、存儲的信息化、智能化。
圖為:湖北“一號水利工程”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通水后將解決近500萬人用水問題,圖為“人造天河”孟樓渡槽。 (柯皓攝)
薄弱環節建設持續加強水利累計投資超2800億元
水利建設投資規模不斷加大。在中央加大水利投入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湖北水利投資規模穩定增長、投資來源不斷拓寬,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據統計,70年來湖北的水利投資規模合計約2858億元。
大力加強江河堤防工程建設。1998年長江大洪水后,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災后重建、整治江湖、興修水利”的決策,湖北掀起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高潮。高標準建設修復了荊江大堤、洪湖監利長江干堤、松滋江堤、咸寧長江干堤等16段長江干堤及漢江遙堤等工程。修建后的千里長江干堤,總體防洪能力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針對長江主要支流防洪能力薄弱環節,從2011年到2016年,湖北共下達投資計劃58.97億元用于10條主要支流治理。湖北省是全國中小河流綜合治理重點省市之一,目前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河流重點縣綜合整治共治理河長達4335公里。治理后的河岸防洪標準明顯提高,行洪能力顯著增強,有效防御了山洪災害,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即將建成。該項目是湖北“一號水利工程”,總投資180.57億元,以丹江口水庫為水源,自西北向東南橫穿鄂北崗地,輸水線路總長269.67公里,年均引水7.7億立方米,設計供水人口482萬人,灌溉面積363.5萬畝。鄂北工程自2015年10月全面開工以來,整體進展順利,投資執行、工程進度、建設質量長期位居全國前列、全省第一。目前,鄂北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169億元,占總投資的93.5%,工程貫通長度237公里,占總線路的88%。
全力推進國家規劃內水庫除險加固任務。70年來全省建成并在冊水庫共6921座(含電站水庫),總庫容353億立方米。經過幾十年的運行,這些水庫病險隱患嚴重。1998年大水后,中央不斷加大水庫除險加固投資力度,湖北共有6736座水庫納入國家規劃,累計安排投資209億元。截至目前,除正在除險加固的173座水庫外,其余水庫均已完工。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水庫安全隱患,防洪減災供水能力大幅增強,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
水利補短板“四大工程”進入最后沖刺階段。2016年的全域大洪水,充分暴露了我省防洪工程體系存在的薄弱環節。洪水過后,省委、省政府作出決定,從2017年開始、用3年時間,投資169.5億元,全面完成重點易澇地區12處外排泵站建設、五大湖泊350公里堤防整治、14條入江重要支流治理、1280座新出現的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四大工程”建設,加快補齊水利短板。為此,省里建立了領導掛帥推進的工作機制,制定了三年任務責任分解方案,建立了項目審批綠色通道、下放了部分項目審批權限,采取調整省級財政預算和轉貸地方政府債券等方式多方籌集資金,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保證進度、嚴控質量,各項工程建設順利推進,預計今年底可全面建成。
圖為:“華夏第一渠”襄陽白起渠(長渠)仍滋潤良田30萬畝,2018年8月,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鄭新濤攝)
大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2.5%耕地生產全國3.9%糧食
改革開放之前,湖北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標準低,配套不完善,農田抗御水旱災害能力偏低,80%以上的農田只能“靠天吃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以來,湖北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富美這一主攻方向,全面激活農村水利改革創新動力,加快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網絡體系,著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之一,湖北以占全國2.5%的耕地面積,生產了全國3.9%的糧食。
灌排設施提質增效,農田灌排體系初步形成。湖北持續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以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初步形成了大中型骨干為主、小微為輔,灌排自如的農田灌溉、排澇體系。2000年以來,全省有112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納入國家規劃,目前已改造骨干渠系建筑物1.4萬余處,整治骨干渠道1.3萬余公里,新增改善、恢復有效灌溉面積1000多萬畝,新增高效節水面積110多萬畝。積極推進電力排灌泵站升級改造,共改造大型泵站85處、389座、2638臺套,總裝機81.73萬千瓦。在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后,我省組織開展了“萬名干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整治塘堰20多萬口。
加快改革步伐,推進農村水利治理現代化。湖北將全面深化農村水利體制機制改革作為根本動力,著力構建系統完善、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管理體制機制,強力推進農村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新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農民投入為主體、其他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簡政放權,在規范建設程序的基礎上,將100萬畝以下大型灌區的初步設計審批、質量監管、招投標、驗收,小農水項目縣的方案審批、驗收,中型灌區初步設計審批、驗收等權限下放到市(州)。盤活資產,將賦權于民、明權于法、還權于市場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已初步形成了自建自管、受益戶共管、參與式管理、專業化管理、市場化管理和政府以錢養事等較為成熟的建后管護模式。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各地大力開展田間水利計量設施建設,啟動了農業初始水權分配工作,出臺了政府指導價,部分縣市初步建立了農業用水精準補貼機制和節水獎勵機制,農業用水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圖為:浠水縣建成日供水5.69萬噸的白蓮河水廠,惠及62.8萬城鄉居民。圖為白蓮河水廠鳥瞰。(黃炎攝)
農村飲水安全基本全覆蓋 4000萬人喝上安全水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農村飲水安全投資力度、推進強度不斷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覆蓋面從局部到全域,保障能力從弱到強,總體實現從喝水難到有水喝、再到喝好水的蝶變。
省政府連續十多年將農村飲水安全作為政府為民辦的十件實事之一。2004年以前,實施農村飲水解困工程,重點解決農村沒水喝的問題。2005年以后,先后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分別解決農村喝好水和喝更好的水的問題。2006年,湖北成立了“省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并在省水利廳設置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辦公室。省、市、縣三級政府層層簽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責任狀,具體工程建設項目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和技術干部負責制。2011年以來,湖北先后將“農村飲水安全普及率”納入省管領導班子和省管干部目標考核,將“農村供水水質合格率”納入市州黨政領導班子政績考核,將“縣級財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資金到位率”納入省委三農發展綜合考評,還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年度解決占比納入貧困縣黨政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與精準扶貧實績考核指標體系。
工程從分散到集中,規模化供水成為主力。全省已形成規模集中為主、小型分散補充的農村供水格局。武漢、鄂州、仙桃、大冶等不少市縣強力推進了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
截至目前,湖北已建成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87萬處,供水人數4018萬,農村集中供水率91.3%。其中,千噸萬人規模以上農村供水工程776處,惠及人口3092萬,占農村人口總數的70.2%。
覆蓋從局部到全域,全民安全飲水指日可期。2000年以來,湖北用3年時間實施農村飲水解困工程,解決了全省200多萬人飲水困難問題。從2005年開始,國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十二五”10年間,全省共解決3150萬農村居民和368萬名農村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十三五”期間,我省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已新增解決588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其中全省規劃內由水利部門組織解決166.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已按國家現行標準全部解決。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已由2005年的15%提升到87.8%,農村供水保證率達到93.01%至96.9%。到2019年底,全省可實現國家現行評價標準下飲水安全全域全覆蓋。
圖為:竹溪水土保持工程,筑起綠色銀行。(姬廷順攝)
水土保持潑綠秀美山川水土流失面積減少近一半
湖北是長江流域重要水源涵養地和國家重要生態屏障,在長江大保護戰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特殊而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按照黨中央的安排部署,牢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綜合治理方針,既注重大自然的自我修復,又統籌抓好生態小流域治理,還持續推進長治、丹治等重點水保工程建設,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萬平方公里,比“十七大”期間增加了58%,取得了明顯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水保治理,220多萬人解決溫飽問題。湖北的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從1982年開始國家相繼在葛洲壩庫區、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大別山區等地實施了長江上中游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世行貸款項目、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坡耕地綜合治理試點工程等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有效改善了治理區生態環境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1991年《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后,全省各市州和水土保持重點治理縣相繼成立了水土保持專門管理機構,形成較為完備的水土保持行政管理、監督執法、監測預報和科技推廣體系。40多年來,全省各級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針,充分發揮水土保持在廣大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具有促產業、調結構、保增長、護生態的巨大潛力和明顯優勢,水土流失面積已由6.85萬平方公里減至3.55萬平方公里,項目治理區有220多萬人通過水土保持解決了溫飽問題,近18萬農民因此走上富裕發展的道路。治理區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減少土壤侵蝕量約0.66億噸,增加蓄水能力11億多立方米,提高林草覆蓋率8個百分點。
統籌實施,惠民富民取得新成效。以水土保持規劃為統攬,緊緊圍繞湖北省脫貧攻堅戰略部署,加快推進重點地區水土流失治理,治理區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有效改善。
省政府批復印發了《湖北省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年)》。大力實施“長治”“丹治”坡耕地、石漠化等重點治理工程,覆蓋面由12個市(州),30個縣(市、區)擴大到15個市(州),50個縣(市、區)。建成了鄖陽區清水河、丹江口胡家山、夷陵區軍田壩等500多條精品示范小流域。
圖為:我省第一大湖洪湖拆圍后,再現生態美景。(陳勇攝)
河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3.7萬名河湖長上崗履職
推進河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湖北省委、省政府對全面推行河湖長制高度重視、緊抓不放,已經形成了齊抓共治格局,取得了重要進展和明顯成效。湖北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完成了河湖長制框架搭建任務。不僅將省、市、縣、鄉四級河湖長責任體系延伸到了村、組,而且把河湖管理范圍擴展到了庫塘、溝渠,還涌現了“黨政全員全責制”“河湖警長制”“官方民間雙河湖長制”等創新成果,實現了責任全鏈條、管護全覆蓋,初步構建了河湖長制的“湖北樣板”。一是落實管護責任。圍繞黨政領導負責制這個核心和部門聯動這個關鍵,縱向完善五級河湖長責任體系,橫向配強聯席部門、河湖警長、河湖助理等協同力量,積極探索河湖長履職定期通報、問題提醒等制度創新,構建以河湖長制為平臺,統籌各層級、各部門、各方面力量的河湖治理體系。全省3.7萬名河湖長一線巡河成為常態。二是開展專項整治。湖北的省級河湖長人數是全國最多的省份之一,既掛帥、又出征,有力地促進了各級河湖長進崗到位、領責履職,巡河查湖、治水護岸等相關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大力推進以碧水保衛戰為主體的河湖整治工作,通過組織實施“迎春”“清流”“清四亂”等行動,一大批影響河湖生態環境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三是夯實工作基礎。“河湖長制工作條例”已列入了省人大五年立法規劃,漢江、黃柏河、長湖等重要河湖立法保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涉及河湖保護的13項任務指標被納入省委省政府對市(州)黨委政府的年度考核清單。16個省級重點河湖以及宜昌、潛江等地的“一河(湖)一策”實施方案編制完成。
舉全省之力加強湖泊保護管理。通過不懈努力,湖泊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湖泊資源可持續利用能力不斷增強,較好地遏制了湖泊面積萎縮、數量減少的問題,主要湖泊污染排放總量、富營養化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水功能區劃達標率70%以上,具有飲用水源功能和重要生態功能的湖泊水質達到Ⅲ類及以上,許多指標和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出臺了《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關于加強湖泊保護與管理的實施意見》,編制了湖泊保護總體規劃、綜合治理規劃。將755個湖泊納入保護目錄,并開展了一湖一策、一湖一規、一湖一志、一湖一檔工作。
堅持用綠色理念引領工程建設。在農村水利工程建設中,大力推廣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并將其作為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單位評選表彰的重要條件,一大批過去想解決而未解決的水生態、水污染、水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積極發揮工程在城鎮化建設中的水生態修復和服務綠色發展功能,襄陽引丹、三道河灌區啟動“百里生態丹渠”“綠滿長渠”建設,將文化元素、地理特征和現代理念融入其中,建成了綠色生態旅游長廊;仙桃澤口、潛江興隆等灌區,將城鎮需要與園林建設相結合,提升了城市品味和居民生活品質,成為城鎮化建設中的源頭活水和綠色廊道。2018年襄陽長渠(白起渠)被成功申報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成為我省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大打河道采砂管理標志性戰役。貫徹落實《湖北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堅持把河道采砂管理作為事關生態保護、防洪安全、航運通暢的大事來抓,對非法采砂行為重拳出擊、高壓嚴打,有效維護了正常采砂秩序。健全河道采砂管理責任體系,基本建立了省、市、縣、鄉政府縱向到底,水利、公安等部門橫向到邊的河道采砂管理責任制體系。規范河道采砂許可與現場監管,嚴格按照河道采砂管理規定和規劃要求進行河道采砂許可,加大采砂現場監管力度,嚴格禁止在可采區超采、在禁采區和禁采期偷采。開展巡查執法聯合行動,聯合公安、交通、海事等部門開展經常性的聯合執法,有效遏制了非法采砂的蔓延勢頭。加大非法采砂刑事處罰力度,按照“兩高”關于非法采礦罪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達到標準的及時移送政法機關,堅決追究非法采砂人員刑事責任,極強地震懾了不法分子。
圖為:2016年7月14日,梁子湖與牛山湖隔堤實施爆破,緩解梁子湖流域抗洪壓力,永久退垸還湖修復水生態系統。(新華社發)
治水保安瀾興水潤民生
回望70年治水輝煌歷程,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水利事業的發展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力豐富完善治水思路和方略,必須始終堅持服從服務于全省工作大局,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與湖北水利實際緊密結合起來。
必須堅持不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拓展民生水利發展內涵,加快構建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水利發展格局。搶抓國家重視水利、支持水利、投入水利的重大機遇,著眼解決水利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建設功能完善的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健康保障、適應科學發展的水利管理等全省水利“四大體系”,積極推進湖北“水利強省”建設。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扎實做好水利扶貧,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作。同時,緊扣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方向,找準水利切入點,創新謀劃一批事關全局的重大水利項目,努力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有效支撐。
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水安全保障。水利發展不僅關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系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以“堅決戰勝”為工作標準和奮斗目標,從維護“六個安全”出發,加快構建湖北水安全保障體系,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堅實的防洪、供水、生態安全保障。同時,充分發揮水利建設投資拉動作用、經濟支撐功能和生態環境效應,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做出更大貢獻。
必須堅持不懈地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湖北作為擁有長江干線最長的省份、三峽工程庫壩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長江生態保護與修復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肩負起治水管水興水重大職責,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開展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進河湖水系連通、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工作,堅決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工作。切實執行“湖北省水利廳力推生態長江建設十條意見”,以有力舉措和實際行動永葆長江母親河生機活力。
必須堅持不懈地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構建更加科學完備有效的水利制度體系,力爭在水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堅持以全面建立河湖長制為重點,組織開展廳黨組成員領銜推進、分片調研督察水利改革活動,著力推進河湖長制、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創新農村水利發展機制等重點水利改革并取得新成效。
必須堅持不懈地強化依法治水管水。堅持依法治水、科學管水,著力提升水利公共服務能力,加快推進水利行業社會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不斷完善水資源節約與保護等相關領域的地方水法規制度建設,構建適應省情、水情的水法規體系。加強水政監察隊伍建設,全面推進水利綜合執法。及時排查化解涉水矛盾糾紛,努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大力培育敬畏水法、自覺遵守水法的水法治文化,切實增強全社會的水法治意識。加大水利科技創新力度,積極推進智慧水利建設,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湖北水利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貫徹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統籌治理的治水新思路,強化水安全保障,深化水利改革,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奮力譜寫新時代水利現代化新篇章。
策劃:丁凡璋統籌:熊渤王曉撰文:孟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