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我省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現場會在荊門屈家嶺舉辦,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試運營。
再現發掘情景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戴輝攝)
屈家嶺遺址發現于1954年,是長江中游地區最早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先后進行4次發掘。2017年,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獲國家文物局立項,遺址公園規劃面積6000多畝,由12個遺址群組成,總投資約5億元。
博物館展示的“碳化稻谷”文物
走進屈家嶺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碳化稻谷”顆顆鑲嵌在一塊燒土中?!斑@是5000年前的粳稻,也是長江中游第一次發現史前稻作遺存,與現在的稻米品種最相近,說明當時先民稻作技術的成熟及品種的先進。”屈家嶺遺址保護中心副主任周麗介紹,燒土由泥土摻和稻殼、稻的莖葉做成,考古共發掘面積500平方米、體積200立方米。
5000年前的住房結構
展出的文物中,還有厚度僅為0.5毫米的蛋殼彩陶酒杯,有紅黑灰三種顏色,顯示先人精湛的制陶水平。屈家嶺遺址先后出土8000多枚蛋殼彩陶,包括用來炊煮食物的精美器皿、彩陶紡輪等?!盁畋〉奶?,紡最細的紗,有富余糧食釀酒。”參觀者紛紛贊嘆先人的才智。
蛋殼彩陶
蛋殼彩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耕耘灌溉到歡慶豐收;從田間到村落,偶遇打獵歸來的人群,紡間制陶的工匠,門前紡織的少女,融入5000年前嶺上人家生活……二樓演繹廳沉浸式場景,還原農耕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景,用千年一望的視覺盛宴,勾勒一幅史前農耕詩畫。
玉鉞
屈家嶺管理區教育和文化旅游局副局長羅祖俊介紹,除了碳化稻谷、蛋殼彩杯,博物館還展出玉鉞、玉璜、龜頭玉,大量石錛、石斧、石鐮等共計800多件文物,見證5000年前先民的衣食住行以及祭祀等全方位生活場景。
沉浸式再現5000年前農耕生活
屈家嶺是中國農谷核心區。目前,屈家嶺遺址公園已納入中國農谷戰略的旅游發展整體布局,計劃打造以遺址公園為起點,以屈家嶺城區為旅游集散中心,連接白龍山省級森林公園、綠建小鎮、白鹿春景區、王莽洞景區、石龍水庫景區的荊東南旅游景觀環線?!扒規X先民創造燦爛農耕文明,我們要學祖先改造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能力,打造中國農谷之根?!鼻規X管委會主任趙冬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