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武漢5月8日訊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新時代命題。
“我是誰、我在哪、我能做什么”,是大學生青春迷茫之問。
時代命題如何作答、“青春之問”如何回復?
長江大學結合“課程思政”找答案,走出了鏗鏘足音。
一直以來,長江大學牢牢把握思政鑄魂育人這一根本任務,堅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全面激活學生、教師、課程、學科、環境等關鍵要素,加速構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全力為社會培養新時代的奮進者和追夢人。
細繪路線圖 加速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同時“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如何打破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讓思政之“鹽”入教育之“湯”?
探索、實踐、突破!
2018年10月10日,長江大學校黨委常委會通過并印發了《長江大學關于推進“五個思政”改革創新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指出推進“五個思政”改革創新,落實“三全育人”理念是高校重要政治任務和戰略性基礎工程,并明確提出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構建學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路線圖。
即:堅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全面激活學生、教師、課程、學科、環境等關鍵要素,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加快構建以課程思政、學科思政為第一課堂、學生思政為第二課堂、環境思政為第三課堂、教師思政為重要保證的“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壓實學校、院系、班級、師生“四級責任”,全力推進思想政治工作高質量發展。
2019年4月9日晚,作為聚焦發力“課程思政”的舉措之一,學校大型思政公選課《生命長江》正式開講,成為繼華中科技大學的《深度中國》、湖北經濟學院《當代中國》網紅思政公選課之后的又一特色思政公選課。開課僅1年,《生命長江》課程教學團隊被湖北省教育廳評為省級教學團隊。
2019年秋季新學期起,“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在長江大學由原來的“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勢”。各學院專業課程教師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環節、教學策略與方法、教學資源分配等方面制定試點方案,編寫教學指南,依托課程特點,用心設計教學環節施道育人。
2019年12月6日,長江大學研究生院正式啟動2019年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項目申報工作。項目建設周期為一年,學校不僅為項目劃撥經費,聘請專家對項目進行思政指導,建設后期還將組織專家進行結題驗收。
……
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在這場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長跑中,學校沒有局外人。在濃郁的育人氛圍中,一些生長、變化也在不知不覺地發生。
做好領路人 全力引導學生尋找“青春答案”
“我是誰?我能做什么?”——
面對廣大青年學子的“青春之問”,長江大學通過專業課源源不斷輸送答案,讓學生們的大腦漸漸豐盈、充實起來,并樹立起與黨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
在《發展經濟學專題》授課中,譚露副教授自然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創造的中國奇跡,以及特有的中國特色道路背后對中國乃至世界未來發展的意義。學生高適說,通過專業窗口,他看到了國家的經濟奇跡,看到了那些思想獨立、心懷家國的經濟學者,青春不再迷茫。
學農大學生專業思想不牢?鄒華文教授一直堅持全面融入思政要素,讓課堂充滿營養,讓學生們更明白了習總書記“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物理教學枯燥無味?物電學院副教授張靜在講授知識點時,充分采用信息化教學+課堂討論、小組討論+論辯等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積極尋找“思政”融入點,促使學生在專業成才的同時,達到精神成長的教育目標。
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履行育人職責,所有課堂都充分讓知識傳授與價值觀教育“同頻共振”。在長江大學校園內,老師教得津津有味、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各個專業課堂越發長精神、活起來。
化工學院李賡博士在《新型反應器設計》課程中提到,中國的工業只用了70年時間就趕上了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不論是高鐵,還是航空領域,我國在全球都有引以為豪的項目……“特別有趣,在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時,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學生原堃說道。
醫學部第二臨床醫學院眼科學教研室主任王金華教授,在隔離病房完成了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工作,回到隔離居住的酒店,如約和學生相聚在網絡課堂中。“老師加油!”“老師保重身體,以后我也要成為您這樣的人!”……看著一條條留言,王金華在屏幕前流下了欣慰的淚水。
育人,先育心,學生的真實感悟,體現了學校的課程思政成效。
地球物理與石油資源學院學子郭建宏說:“課堂上,我都沉浸在精彩的視頻和頻繁的師生互動中,讓我深刻領略了石油物探精神,提升了精神境界。”
外國語學院利用多語種學科優勢,讓戰疫的時代精神和愛國情感在“云端”自然流淌。滾動在屏幕上的一條條留言記錄了同學們對中西文化的不同理解,更流露出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自信。
“學生在哪里,課程就跟到哪里”“學生的成人成才需要什么,老師就教什么”,這是長江大學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始終遵循的不變原則。
激揚愛國志 培養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激揚青春!搏擊未來!”——
在長江大學,“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實踐,不斷提升著大學生緣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成為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有力抓手。
在《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課上,葉云老師利用“雨課堂+騰訊會議”授課方式,針對疫情造成的餐飲、旅游等行業損失嚴重的現象拋出了“管理會計可以發揮哪些作用”的問題,同學們通過彈幕紛紛回應。“課上數度哽咽,沒想到原本枯燥的專業課,竟讓我們血液沸騰,恨不能馬上學成為祖國貢獻力量。”課后,學生們感慨道。
地球科學學院學生李琳靜說:“石油地質,大有乾坤。通過老師的講解,我感受到了行業前輩為祖國獻身的家國情懷。”
產業經濟學學生胡依楊說:“每次下課時,我都覺得意猶未盡。專業知識學到了,更學會了感恩,也感受到了祖國強大的凝聚力。”
桑昊是計算機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第一時間報名加入到社區疫情防控隊伍中。他說:“雖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沖在最前線,但我可以盡自己的力量守護我家鄉。”
石油專業研究生孟宇飛在導師廖銳全的鼓勵下,選擇到偏遠的新疆克拉瑪依油田實習。這次新疆的學習之旅讓他對書本上的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別是發軔于黑油山“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開拓精神,和一代代石油人愛國奉獻、艱苦創業的石油精神深深感染了他,對于他今后的人生將起到深遠影響。
疫情期間,機械學院張云華、竺正海、王新宇等院領導及老師以身作則,主動請纓加入防控工作;學生陳興旺、楊順時、孫煥等40多名學生緊隨其后參與家鄉疫情防控。用行動感染行動,學生們的愛國情懷被激發,人間大愛被書寫。
……
全面落實“課程思政”,幫助學生把信仰寫進選擇,讓他們以更加陽光積極的心態融入社會,更加自覺投身社會實踐、順利成長成才,是長江大學對學生們的殷殷期待,也是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歷史使命。
“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將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在“課程思政”的潛移默化下,越來越多長大學子正匯入這場偉大的生動實踐。(沈微 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