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聚集全國300多所高校科技成果;線下,年舉辦20余場大型轉化活動。讓科技成果與企業面對面,促進優質專利落戶武漢。記者17日從全國首個高校知識產權運營平臺獲悉,至今年6月平臺獲批滿2年,去年一年促進科技成果年直接簽約投資逾20億元。
武漢格羅夫氫能汽車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僅兩年的創新型企業。在剛剛發布的全國企業科技創新500強企業中,這家企業在一批巨無霸企業中沖出重圍入選。高校運營(武漢)試點平臺副總經理王少培介紹,平臺促成了上海同濟大學氫能源技術部分成果在武漢格羅夫落地。2019年,平臺幫助格羅夫申請專利1500多件,今年規劃專利申請也在1000件以上。
據了解,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高校運營(武漢)試點平臺為全國首個高校知識產權運營平臺,2018年6月獲批,目前已建設達2年。平臺由中部知光技術轉移有限公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三家單位共同建設。
目前平臺與全國300多所高校、200多個城市、40余個科技服務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平臺數據庫可查詢檢索專利2100多萬條、成果100多萬條、重點產業領域的技術專家30000余名。
“高校專利眾多,但是很大一部分無法與市場對接,科研成果無法落地。”王少培認為,平臺一方面聚集全國高校科技成果,另一方面面向全國高校院所發布技術需求,搭建高校成果與企業對接的橋梁。這兩年,平臺特別圍繞關鍵領域技術,結合武漢的戰略產業,選擇運營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據介紹,除了線上平臺,試點以來,平臺還組織多場科技成果與企業面對面對接活動,涉及醫藥化工、機械電子、汽車零配件等行業。去年一年,共舉辦20余場大型產學研對接活動,如“智慧之光”湖北專家創新創業成果轉化對接活動、華創會海智助力“芯驅動”專場、“海智專家荊楚行”等,直接簽約投資金額達20余億,投資帶動金額過100億。
據悉,今年4月,教育部科技司推薦全國數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典型經驗,其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營運的高校運營(武漢)試點平臺獲肯定。
相關鏈接
武漢三所高校年專利申請超過1000件
據2019年省知識產權統計報告,全省共107所大專院校有專利活動。其中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為21253件、11897件。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武漢大學3所大專院校發明專利申請超過1000件。
據悉,高校一直是專利申請大戶,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武漢高校專利申請量領先企業。到2015年,武漢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比例才首次超過50%。高校專利數量多,隨之而來,專利技術成果轉化成為釋放市場活力的關鍵。
數十家企業機構開展運營,推進知識產權轉化交易和融資
“以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高校運營(武漢)試點平臺為龍頭,大力培育知識產權運營機構,目前,全市已有數十家企業機構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業務。”17日,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是全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城市,目前已見成效。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在專利技術成果轉化方面,這些服務機構加快技術成果的產業化,通過舉辦專利技術轉移轉化專場對接活動,引進專利技術成果落地。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方面,全年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累計發放貸款7.96億元,30家企業獲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貼息累計700多萬元。
據介紹,今年我市還將大力支持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實現知識產權轉讓、許可數量,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和項目,專利技術合同成交額等大幅增長,促進知識產權市場價值充分實現,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