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级在线观看久,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中國網新聞中心新聞湖北亮點湖北湖北各地湖北生活

減少人員聚集、提升生產質效 ?疫后湖北“制造”加速變“智造”

發布時間:2020-07-15 11:39:44  |  來源:湖北日報  |  作者:劉天縱

裕大華10萬錠全流程智能化紡紗生產線上,只見機器不見“人”。

7月5日,在漢南大道旁的武漢方鼎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智能車間,30米長的生產線上,6臺橙色機械臂與鍛壓機床配合無間,每天可生產8000件汽車底板,替代了50名機床工人的勞動。

“車間今年年初全面完成改造,累計投資達7000萬元,這是勒緊褲腰帶也要推進的項目。”對生產線智能化升級,該公司總經理段思清態度堅決。

招工難、用工難、留人難,一直是傳統制造業“老大難”問題,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戳中“痛點”,倒逼企業痛定思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近日走訪調研發現,在疫后重振中,大批企業對智能化改造的態度,已從過去的觀望、猶豫轉向“必須改”“繼續改”,掀起一波“智造”升級熱潮。

智能車間的免“疫”力

“抬起!”“放下!”

武漢方鼎公司智能車間隔壁,是未改造的傳統機床車間,嘈雜的環境里,數十名工人扯著嗓門喊話,將一件件四五十公斤重的鋼板抬到機床上折彎成型。同樣生產汽車底板,傳統車間需50人兩班倒,每天產能5600件,次品率也高于機器人。

“機器人不用開工資、交社保,上班不知疲倦,還避免了工傷隱患?!倍嗡记逭f,3月初公司復工后,五六個人就讓智能車間運轉起來,順利接下一批防疫車輛零配件訂單,而沒有智能車間的同行,因招工難、人員到崗難,部分退出了競爭。

2019年底,湖北長江電氣有限公司抽屜式配電柜生產車間完成智能化改造,疫情期間發揮了關鍵作用。

生產抽屜式配電柜共有電流互感器安裝、線束壓接等8道工序。目前,“線束壓接”環節已被機器人取代——過去手工壓接,力度大了線束接頭有裂紋,力度小了線束連接性不好?,F在,機器手臂“扭力”為固定值,既省人力又保質量。

“抽屜柜生產組裝是典型的手藝活,引入智能生產線后,招工難度降低?!遍L江電氣智造建設公司總裁張作頓說,過去,工人單兵作戰,8道工序全部掌握,才裝得了抽屜柜,新員工培訓至少得2個月?,F在,工人掌握一道工序就能上崗,培訓周期只需20天。

“自動化程度更高,需要到崗的員工更少,復工節奏便更順暢?!蔽錆h裕大華紡織服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萬由順說,裕大華全國首條10萬錠全流程智能紡紗生產線,萬錠用工從技改前的55人減至18人,2019年1月至今年5月,生產線共生產棉紗約5000噸,因質量穩定,沒有出現一起退貨、索賠的情況。

6月5日,棋盤洲長江大橋正式合龍,這是疫后湖北首座完成合龍的長江大橋,其背后,有智能工廠助力。

在武船重工大橋鋼箱梁預制車間,武漢鋰鑫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建起橋面鋼板智能生產線——機械臂壓住“U肋”(起加固作用的鋼筋),2名工人進行外部焊接,內部焊接則交由6臺焊接機器人(如掃地機器人大小),它們鉆進長15米、高和寬約30厘米的“U肋”孔隙自主作業。

“復工初期,人工奇缺,多虧了晝夜不休的焊接機器人,棋盤洲大橋建設沒耽誤工期。”武漢鋰鑫自動化公司董事長高興說。

“進化”生產線成為共識

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湖北長城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投資1.7億元打造的電腦組裝生產線即將投產,年產能達到30萬臺。

該生產線近60米長,各式不一的機械臂、智能探頭分布于各個工位,可實現自動上料、AGV送料、機器組裝、品質監控、溯源管理等功能。

“傳統計算機組裝流水線,要達到同樣產能,至少需要200名工人。”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公司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旗下企業,由武漢中原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負責管理,計劃在湖北打造先進智能制造基地,建設純國產計算機零配件及整機生產“黑燈工廠”。

2019年,在虹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基站天線生產車間,中國信科集團與湖北移動公司聯合打造了全國首條5G智能制造生產線。如今,這條高度智能化的生產線仍在“進化”。

湖北移動公司5G辦公室項目經理毛騫說,生產線正在進行5G工業模組替代,前期,生產線設備需通過CPE設備(將5G信號轉換為WiFi信號)傳輸信號,數據多轉了一道手;模組替代后,可大幅提高運行穩定性,成為全國5G智慧工廠標桿。

車企也沒閑著。在東風本田第二工廠物流倉庫,9臺AGV搬運機器人取代了5臺叉車(需配10名司機),自動到物料區取送貨。

東風本田事業企劃部IT科系長曲靖說,為掃除車間智能化“死角”,東風本田復工后,立即推進智能物流管理平臺落地,實現運輸、存儲、包裝、裝卸、財務結算等物流全生命周期管理,可實時計算各裝配點位物料需求,實現生產與物流“協同裝配”。

武漢花山港是我國首個內河5G智慧港口,3輛5G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在疫情期間仍堅守“崗位”,每輛卡車每小時最多可裝卸12個標箱。

“智能物流優勢明顯,不少散貨碼頭、物流園區、智慧工廠、機場航運等客戶都伸來了橄欖枝。”湖北三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詹軍說。

“智造”呼喚生態鏈

“最近幾年,工業交換機銷售增幅保持在25%左右?!蔽錆h邁威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舸說,工業交換機是自動化控制的基礎通信設備,隨著國內智能化改造升溫,交換機采購需求與日俱增。

從邁威通信銷售數據看,能源礦產領域工業交換機采購占比50%,地鐵、高速公路等交通領域采購占比40%,而工業制造企業采購占比不到10%。

肖舸分析,能源、交通領域的采購商大多有國資背景,有實力持續推進智能升級。而工業制造領域中小企業偏多,智能化改造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不少企業依賴自有資金難以進行技術升級。

湖北三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梅漢生認為,雖然智能制造、兩化融合等企業示范項目能得到政府專項資金支持,但對大型制造企業而言,技改投入動輒上億元,投資回報周期往往在5年以上。建議政府及金融機構設立技改引導資金和產業基金,避免“短貸長投”給制造業帶來流動性壓力。

記者注意到,6月以來,山東、河北、福建等多地出臺專項政策支持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如,山東省提出力爭到2022年底,每年完成萬項技改、推動萬企轉型、完成4000億元投資。而早在2017年,我省就啟動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3年來累計實施技改項目1.16萬個,完成投資1.2萬億元,推動智能制造水平顯著提高。

除了資金問題,企業普遍期待橫向合作,破解改造升級中的“智力”短板。

武漢長酒洗滌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帆說,酒店布草洗滌行業整體智能化程度不高,布草分揀、水洗、烘干、打包等環節需大量人工參與,缺少專業企業為洗滌行業提供智能升級解決方案。

萬由順認為,隨著智能化推進,懂自動化編程操作的技術工人非常缺乏,需要強化職業培訓,促進行業間人才共享。

張作頓表示,長江電氣研制的新一代互聯網智能配電柜,能自動為客戶出具“用電體檢報告”和“節能優化方案”,非常適用于智慧工廠改造場景,產業鏈企業應抱團合作,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我們正在聯合全球范圍內的上下游合作商,打造智能制造生態鏈。”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事業部總經理楊樂天說,華工科技作為我省智能制造平臺綜合服務商,疫情后,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0%,客戶也從過去橋梁工程、機械制造、電子信息等行業,向能源、環保、食品、醫藥等領域拓展。下一步,華工科技計劃分行業打造智能制造標桿工程,并組建供應鏈聯盟體系,讓智能制造從“盆景”變“風景”。

 
責任編輯:馬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