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延續復蘇態勢 重振仍面臨諸多困難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沖擊,全州在州委州政府堅強領導下沉著應對,攻堅克難,科學統籌疫情常態化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加大“比抓強促”工作力度,全力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以“保”促“穩”推動疫后重振,全州經濟逐步回暖復蘇。
一、上半年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元至5月,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9.3%,居全省第3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6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6.48億元,同比下降37.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64億元,同比下降33.1%,居全省第6位,其中地方稅收收入18.64億元,同比下降28.4%,居全省第7位;接待旅游者376.88萬人次,同比下降84.4%;旅游綜合收入18.80億元,同比下降88.7%;全社會用電量21.0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5.0%,居全省第3位;外貿進出口總額2091.2萬美元,同比增長13.2%,居全省第3位,其中外貿出口額同比增長14.9%。
(二)主要指標增幅“兩個好于”。
一是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元至5月,我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6.9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于全省0.3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9.2個百分點,其中地方稅收收入增速高于全省12.6個百分點;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高于全省9.1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增速高于全省21.7個百分點。
二是主要指標增速好于一季度。自3月中下旬全州經濟重啟以來,全州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降幅逐月收窄,主要指標較一季度回升態勢明顯。與一季度相比,元至5月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降幅收窄8.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收窄3.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收窄12.8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降幅收窄20.6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降幅收窄21.8個百分點,其中地方稅收收入降幅收窄23.2個百分點;全社會用電量降幅收窄3.7個百分點。
(三)部分領域實現“五個轉正”。
一是財政收入連續兩月當月轉正。5月當月,全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07億元,其中稅收收入完成4.54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4.4%和14.3%,連續兩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
二是零售業銷售額轉正。5月當月全州零售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1%,較4月提高2.2個百分點,實現正增長。
三是全社會用電量實現當月轉正。5月當月,全州全社會用電量與全省及14個地市實現同步轉正,同比增長7.4%。
四是郵政業務總量和快遞業務連續兩月正增長。5月當月,全州郵政業務總量同比增長9.3%,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29.5%,兩項指標連續兩個月同比正增長。
五是特色代表產品精制茶產量轉正。元至5月,全州精制茶產量1.95萬噸,同比增長5.6%。
(四)發展質量呈現“四個改善”。
一是投資結構有改善。元至5月,全州民間投資占比55.6%,較去年同期提高30.7個百分點;全州民間投資同比下降32.1%,低于投資降幅37.5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同比下降61.1%,低于投資降幅8.5個百分點。
二是企業復產情況有改善。對全州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快速調查顯示,5月全州規模以上工業、限上商貿、房地產建筑業、規上服務業達到正常生產經營水平80%以上的企業比重分別比4月提高13.5、11.6、10.0和1.6個百分點。5月份規模以下企業達到正常生產水平80%以上的比重比4月提高1.5個百分點。
三是企業效益有改善。元至5月,全州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較一季度末減少27家,實現營業收入47.40億元,同比下降19.8%,比一季度收窄14.1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11.4%,較一季度提高4.1個百分點。
四是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快。盡管元至5月全州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9.3%,但在醫藥和電子制造兩個行業帶動下,全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1.09億元,同比增長88.1%。其中,化學藥品制造業增加值累計增長37.6%,5月當月增長74.1%;電子元件制造業增加值累計增長361.3%,5月當月增長573.4%。
二、疫后復蘇仍面臨諸多困難
(一)經濟復蘇面臨第二輪疫情沖擊的嚴峻考驗。一是境外疫情肆虐,經濟萎縮預期加重。6月份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將萎縮5.2%,中國經濟有望實現1%的增長。疫情可能給經濟帶來“持續的傷疤”,導致投資、貿易等經濟活動減少,影響到國內悲觀預期抬頭。二是國內疫情再發,面臨再度暫停風險。吉林省、北京市、河北省等省市先后爆發聚集性疫情,采取停業休市、封閉小區等管控措施防止疫情擴散,雄安安新縣最近更是采取全封閉管理的嚴格防疫措施。由于當前疫情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經濟恢復過程中是否會二次剎車仍未可知。
(二)經濟復蘇強度偏弱。
一是投資恢復速度慢于全省。從速度看,我州投資增速從高于全省轉到低于全省。一季度全州投資增速高于全省0.4個百分點,元至4月低于全省1.8個百分點,元至5月與全省的差距進一步擴大至4.4個百分點。從恢復力度看,全省連續兩個月保持8.8個百分點的回升幅度,全州4、5兩個月回升幅度分別為6.6、6.2個百分點,投資活動回升幅度慢于全省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左右。
二是工業恢復強度弱于全省。從5月份當月增速看,與全國、全省有反差。全國工業增加值4月轉正、5月增幅進一步擴大,達到4.4%。全省工業增加值5月當月實現轉正,當月增幅2.0%,省內12個市州當月實現轉正。全州工業增加值5月下降10.4%,降幅較4月擴大2.2個百分點,剔除水電的工業增加值當月仍下降8.9%。從降幅收窄幅度看,與全省比偏弱。全州1-4月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4個百分點,弱于全省的12.2個百分點;1-5月降幅比1-4月收窄2.0個百分點,弱于全省的7.4個百分點。從工業用電量看,與全省工業用電量當月轉正趨勢背離。5月當月全省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3.6%,在工業生產回升的拉動下實現轉正,全省有14個市州工業用電量5月份當月轉正,我州5月工業用電量同比仍然下降5.1%,低于全省工業用電量增幅8.7個百分點。
三是第三產業復蘇艱難。三產業是我州占比最大的產業,生態文化旅游業是我州三產業的支柱,今年以來受到疫情的沖擊最大、程度最深,雖然自5月份以來連續推出旅游扶貧、旅游年卡等提振措施,接待旅游人次較4月小幅收窄2個百分點,但在疫情還沒奪得根本性、全面性勝利的局面下,復蘇之路漫長艱巨。元至5月,全州旅游接待人數376.88萬人次,同比下降84.4%;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80億元,同比下降88.7%。第三產業稅收受疫情影響嚴重。元至5月,從全州入庫稅收產業結構看,第一產業下降13.5%,第二產業下降6.3%(其中卷煙劃稅增長0.3%),第三產業下降31.4%,第三產業稅收下滑幅度遠高于第一、二產業。其中住宿和餐飲業稅收下降68%,文體娛樂業稅收下降55.6%,房地產稅收下降49.4%。
(三)內需提振不及預期。
一是項目投資不振。元至5月,全州城鎮投資施工項目421個,同比減少405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9個,同比減少284個。全州500萬元以上城鎮和非農戶項目投資同比下降74.6%,比投資總額多下降5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同比下降72.5%,比投資總額多下降2.9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占比13.8%,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
二是消費需求低迷。5月份對全州企業快速調查數據顯示,疫情以來已裁員的企業占比較4月擴大2.7個百分點,一季度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7.9%,收入前景不佳抑制了“補償性消費”沖動,導致消費需求減弱、復蘇乏力。旅游業的復蘇艱難也導致住宿餐飲業不景氣。元至5月全州住宿業營業額同比下降65.1%,餐飲業營業額下降52.3%。與房地產業關聯度高的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商品銷售同比下降56.9%,家具類商品同比下降50.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同比下降42.3%,五金、電料類商品同比下降27.8%。
(四)市場主體生產經營困難加劇。
一是產品銷售不暢。從產品銷售看,元至5月全州工業品產銷率95.5%,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9.18億元,同比增長0.9%;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9.6天,同比增加3.7天。受疫情影響,省外市場對我州農產品仍按地域標簽對待,訂單退回多,市場銷售不暢,恩施市徠福硒業因省外訂單取消80%,產值同比下降84.9%。
二是資金面仍然偏緊。從資金回籠看,元至5月全州規上工業應收賬款29.66億元,同比增長44.8%,而營業收入則下降19.8%;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47天,同比增加21天。從資金供給看,5月末金融機構存貸比為78.3%,較年初下降0.7個百分點;5月末企業貸款余額591.14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48.1%,較年初下降0.5個百分點。從資金需求看,《關于進一步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市的通知》中摸底的48.8%的企業存在資金緊張的情況,其中17.1%的企業仍反映有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5月末全州貸款余額同比增長9.3%,居全省16位,低于全省3.4個百分點。
三是企業利潤下滑。元至5月,全州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4.1%;規上服務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68.3%。
三、下步工作建議
綜合前5月主要經濟指標走勢,預計全州半年經濟延續復蘇態勢、好于一季度,但第三產業、項目投資等領域的復蘇強度和速度達到預期還有較大困難。下一階段,全州上下要在做好疫情常態化科學精準防控的前提下,聚焦重點,精準施策,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全力以赴穩住全州經濟基本盤,兜牢民生底線,奮力奪取“雙勝利”。
(一)更大力度推進項目建設。把項目建設作為穩預期、擴內需的主抓手,圍繞重點項目開復工、新開工項目來加力度、強調度、提速度,拿出更大的干勁、拼勁、闖勁、韌勁,跑著要項目,拼著爭資金,搶著搞服務。緊盯重點項目抓服務,進一步完善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加大對未開工重大項目督辦力度,努力把項目建設進度趕上來,實現早落地、早見效、早受益。高站位、高質量、高標準編制“十四五”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搶抓西部大開發、中央支持湖北一攬子政策機遇和“兩新一重”、新基建三年行動方案等重大機遇,搶機遇、搶時間、搶要素,加快補齊我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短板。
(二)更大力度落實惠企政策。進一步實施政策進企、平臺聚企、服務暖企、創新強企,將疫后重振的各項減稅降費、援企紓困政策落實落細,加強違規收費治理,幫助中小微企業切實減輕負擔。進一步強化經濟運行分析和調度,對重點企業的產能恢復、訂單變化、用工用能、發展預期等環節加強監測,積極落實好“政采貸”、企業“氧倉”等援企惠企措施,及時幫助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資金、用工、能源等要素保障難題,積極修復產業鏈、供應鏈,幫扶企業穩產達效,行業降幅收窄轉正。
(三)更大力度提振消費需求。恩施生態文化旅游業痛失春天,更應全力抓住夏天。要緊抓“疫后湖北”形象宣傳、“湖北人游湖北”等活動契機和傳統避暑季節點,加大宣傳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多措并舉消除游客顧慮,推動避暑經濟逐步回暖升溫。要緊盯促消費“30條”以及全省新一輪“家電下鄉”、汽車以舊換新等政策措施,努力擴大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積極推進夜經濟、消費扶貧等提振措施多點開花,不斷釋放經濟活力,增強消費信心,回補消費需求。
(四)更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對標“全國一流、全省領先”目標,對標國家優化營商環境18項指標、湖北省優化營商環境“30條”措施和“十必須十不準”要求,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著力打造公正嚴明的法治環境、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簡約高效的政務環境,以營商環境的優化促進政策落實、項目落地。打好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依法行政、依法監管,保護企業權益,體現政府誠意;減稅降費、支持引導,減輕企業負擔,釋放政策紅利;簡政放權、強化服務,解決企業難題,兌現政府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