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稻試驗成功,長勢喜人。”4日,秋陽高照,大冶市陳貴鎮袁伏二村的袁曉敏戴著草帽來到自家稻蝦田,看到巨型雜交稻長勢喜人,已有一人多高,不由得笑容滿面。
據介紹,巨型雜交稻是由袁隆平院士團隊歷時十余年聯合研究培育的優質水稻品種,每株可高達1.8至2.2米,具有高產、大穗、抗倒伏性能強、抗病蟲害、耐淹澇等特點。經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DNA指紋檢測,以及華智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56K水稻SNP基因芯片指紋圖譜檢測,確定巨型雜交稻是一種水稻新種質材料。這種巨型稻光合效率高,單位面積生物量比現有水稻品種高出50%,平均有效分蘗40個,單穂最高實粒數達500多粒,單季產量可超過800公斤/畝。
陳貴鎮水產辦主任周紅勝介紹,2019年6月,在黃石、大冶兩市和陳貴鎮農業部門的牽線搭橋下,大冶市致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及湖南長沙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達成合作共識,投資32余萬元,在陳貴鎮袁伏二大畈開發巨型稻生態循環立體種養示范項目基地。該基地采取以巨型雜交水稻系列品種種植為中心,兼稻田蝦等立體放養為一體的可持續稻田復合生態種養模式,形成一個產業示范園,加速巨型雜交稻系列優良新品種推廣、應用及生態產品的開發,輻射帶動鄉村產業振興。
目前,巨型雜交水稻生態立體種養示范基地在全國有10多處,大冶致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巨型稻立體種養示范基地是大冶首家。周紅勝說,該基地集合了巨型稻和無抗生素健康養殖分子配方兩大核心技術,探索出一條田間種植水稻不施用農藥化肥、養殖蝦不用抗生素的立體種養新路徑。通過巨型稻生態循環種養模式,讓土地增值,帶動貧困戶脫貧、農民致富。
同時,在有機巨型稻生產技術問題上,該基地聘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及大冶市種植業局有關技術專家,采取生產淡季集中培訓、繁忙季節田間巡回現場指導的方式,進行全過程跟蹤管理,使產出的巨型稻達到有機標準。
袁曉敏說,去年他家試種的10畝巨型雜交稻,最高每蔸分蘗在48根以上,每畝產糧達2000斤。產出的新米,家里還分了些給親戚朋友,大家嘗后,紛紛覺得米質高、口感好。嘗到了甜頭,他家今年巨型稻種植面積已擴增至40畝。
再過一陣子,巨型稻就要進入抽穗期和灌漿期了。待黃熟期過,10月底就可以收割了。
看著一株株高大挺拔的稻子隨風起舞,袁曉敏對秋天的大豐收充滿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