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正月初七。凌晨4時30分,大街小巷空曠寂靜,路邊高掛的紅燈籠依然透著濃濃的年味。
此時,位于武昌區洪山路的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以下簡稱“武漢電信”)網絡操作維護中心,燈火通明。網絡工程師們盯著電腦,監測著網絡運行狀況,保障著武漢數百萬寬帶、天翼云、ITV等用戶的網絡流暢和安全。
這里,是武漢現代通信網絡的“心臟”與“大腦”。
作為全國重要通信樞紐、全國五大高速環網匯接中心和寬帶互聯網連接中心,武漢電信通信樞紐關乎著人們日常打電話、上網,也事關5G工廠、碼頭、無人駕駛汽車的運行。
智能網管監測蛛絲馬跡
互聯網時代、數字經濟時代,網絡已成為普通百姓和企業的“必需品”,安全平穩運行至關重要。
凌晨5時,兩臺電腦屏幕上跳動著五花八門的數據,顯示著武漢電信寬帶網絡、ITV視訊平臺等運行狀態。兩名身穿藍色制服的工程師一刻不松懈地監測著核心網、傳輸網等運行情況,哪個時段并發用戶數最多,哪個地區出現網絡擁堵,一目了然。
“越是重大節假日,我們越忙。”武漢電信核心網技術支撐工程師陳青超說,技術人員24小時值守,以應對突發的網絡擁堵及故障,保障春節網絡運行平穩。陳青超透露,除夕當天武漢電信城域網(指在一個城市范圍內所建立的計算機通信網,屬寬帶局域網)出口峰值流量為2100Gbps,是去年的2倍,ITV用戶并發數為歷年之最。
對陳青超來說,春節期間值守已成常態。5時30分,電腦智能網管系統彈出一條用戶故障工單。打開故障工單,陳青超迅速閱讀。“只是普通故障,不會影響用戶網絡體驗,但也要盡快處理。”
“網絡高速”7年擴容4.83倍
6時整,處理完用戶故障工單,陳青超前往核心網機房。這里,是整個通信系統的“大腦”。
機房里,2.2米高的黑色大機柜一個挨一個整齊排列,一共31列。機柜里信號燈閃爍,縱橫交織的線纜連接著電源、服務器、交換機等設備。作為當值人員,他們要巡檢機房4次,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況,以及機房環境、溫度、濕度等。
武漢電信互聯網數據中心及集約化維護總監李曄說,這里的設備性能不斷升級,10年來單臺通信設備板卡容量從10G級擴容到1000G級,承載了更多用戶數量。武漢出口帶寬持續擴容,從2013年的1200G提升到2020年的7000G,7年增長了4.83倍。
網絡質量不斷提升,意味著更多用戶用上速度更高的網絡。截至2020年底,武漢電信寬帶網絡用戶數超過290萬,移動網絡用戶數超570萬,ITV用戶數超過180萬。
網速提升,娛樂場景也日益豐富。李曄介紹,以視頻產品為例,從480P到720P、1080P,再到4K超高清,7年內視頻播放碼率(指數據傳輸時單位時間傳送的數據位數)提升了10倍。隨著5G、VR/AR等新技術走向成熟,人們將獲得更驚艷的網絡體驗。
網絡時代,“夜貓子”越來越多。“17時30分至23時在線用戶數量最多。”陳青超說,最近3年內用戶在線時間延長了1小時至2小時,許多人睡得越來越晚了。
打造數字經濟新基石
手機支付、共享出行、無人駕駛、工業互聯網……眼下,網絡已經成為人們親密無間的新“伴侶”。
數字經濟時代,作為數據樞紐和應用載體,數據中心承載數字計算力、各行業信息系統,成為數字經濟、數字產業的重要基石。目前,我省數據中心機架數超過10萬個,位列全國第8。
眼下,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競爭的前沿領域。我省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加快建設數字湖北,實施數字經濟躍升工程。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武漢則提出,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5年后數字經濟占比超過50%。
光纖連四方,網絡通世界。2018年11月,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武漢)正式上線,成為國家工業互聯網五大頂級節點中首個開通的節點。2020年11月,國家L根鏡像服務器在漢開通,武漢已成華中互聯網“數據高地”和“信息樞紐”。
中國電信湖北分公司透露,未來5年將在武漢建設包括中部大數據中心網安基地園區、漢口園區和武昌園區在內的華中地區最高等級數據中心園區集群,在襄陽、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分別建設中國電信中部云基地、中國電信三峽大數據基地,在其他市州分公司設置屬地化數據中心,支撐各地信息化發展和湖北“萬企上云”工程。
對于李曄、陳青超來說,他們將在洪山路旁的這座通信樞紐里,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