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花四濺、熱氣騰騰、又臟又累……長期以來,鋼鐵行業在人們心中形成了“傻大黑粗”的刻板印象。
3月11日,在鄂州市召開的全省鋼鐵行業技改示范交流現場會上,省政府組織的5G智慧鋼廠學習參觀活動,改變了人們對鋼鐵行業“傻大黑粗”的刻板印象,堅定了不少行業同仁推進技改的決心。
鋼廠空氣質量堪比城區
當日上午,小雨淅瀝,步入寶武集團鄂城鋼鐵有限公司廠區,只見林圃染綠、溪流蜿蜒,泥土與青草的清香撲鼻而來。
記者戴好安全帽,走進鄂鋼寬厚板廠生產車間。
站在產線10余米外的步道上,只見巨大的褐紅色滾軸飛快轉動,燒紅的方形鋼板就像橙色的“果凍”一樣疾馳而過。沒有傳統鋼廠的灰渣和異味,這里就像現代化的汽車工廠一樣干凈整潔。
廠區操控室,全景落地玻璃頂部,掛著上十塊監控屏,工作人員在操作臺前輕點鼠標,就能借助5G和物聯網技術實現“遠程煉鋼”。目前,鄂鋼已實現轉爐一鍵煉鋼,700多個無人崗位處于動態監控中。
據鄂鋼信息化部負責人介紹,公司按照寶武集團“四個一律”(操作室一律集中、操作崗位一律機器人、運維一律遠程、服務環節一律上線)要求,大力推進鋼鐵工業互聯網建設,率先實現國內鋼鐵工序全流程遠程集控,成為國內首家搭載5G應用的全流程集控“智能”鋼廠,“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數智鄂鋼建設項目”獲得工信部示范項目。
在鄂鋼“操業集控中心”大樓,煉鐵、煉鋼、能源、環保等114個操作室于去年1月集中在這里運行,18塊實時展示各個工序動向的大型屏幕前,40余位技術人員坐在電腦前遠程操控。這里整潔明亮,極富科技感,乍一看就像走進了高檔寫字樓,一改常人對鋼廠生產環境的印象。
“與這個中心聯網的,是258個自動化系統、33萬余個監控點、282個現場操作臺,都集中在一個平臺管理。”寶武集團鄂城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素琳介紹,通過全工序遠程集中操控,鄂鋼現場操作人員將逐步被機器人取代,遠離勞動強度大、高溫、高危等區域的崗位,實現少人化甚至無人化。
鄂鋼工廠里還有座48萬平方米的“花溪濕地公園”,系國內最大城市鋼廠濕地,這里每小時可處理中水200立方米至500立方米,處理后的水質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
王素琳表示,公司環保系統和政府有關部門監控系統實現聯網,可隨時掌握生產環節的各項環保動態指標,以確保廢水零排放、廢氣超低排。
記者在鄂鋼環保監控中心顯示屏看到,鄂鋼廠區空氣質量(AQI)值為30,與鄂州城區相當,空氣質量為“優”。
鋼材供需缺口3000萬噸以上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鋼鐵行業必須深入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實施智能制造。”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總設計師管志杰說。
數據顯示,2019年,湖北省內鋼材供給量約2000萬噸,鋼材消費量約5200萬噸,鋼材供需缺口達3200萬噸。管志杰預測:“十四五”期間,在中央支持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一攬子政策支持下,預計湖北2025年鋼材消費量達到5300萬噸,粗鋼供需缺口仍保持在3000萬噸以上。
“這表明湖北鋼鐵市場仍有廣闊的空間,湖北鋼鐵企業大有可為。”管志杰建議,湖北鋼鐵企業應以產品高端化、生產綠色化、加工精深化、園區特色化為主攻方向,保持湖北在中部地區現有的鋼鐵生產優勢,引導省內鋼鐵企業優化整合,并根據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適當引進省外產能,重點推進汽車、裝備、建筑、海洋、電工等高端鋼鐵產品產業鏈,培育鋼鐵新材料“工業樹”,打造湖北鋼鐵新材料“產業林”。
省經信廳表示,下一步,全省經信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緊盯全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3%左右、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5%的年度目標,積極破解鋼鐵產能質效不優、供需不平衡、發展空間受阻等突出難題,堅持“向技改要效益、向技改要品質”,扎實推進鋼鐵行業新一輪技改,力爭實現新突破、見到新氣象、取得新成效。(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