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生態優先 加快綠色發展
積極探索縣域“兩山”轉化新路徑
(丹江口市人民政府)
近年來,丹江口市積極擔當確保“一庫凈水永續北送”的政治責任,堅定綠色理念,加強環境治理,發展生態產業,積極探索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協同推進的“兩山”轉化新路徑。全市環保工作和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連續多年位列全省前列,連續7年被評為“湖北省縣域經濟工作成績突出單位”,2018年獲評全國百佳幸福縣(市),2019年4月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并被列入湖北省21個高質量發展重點縣(市、區)。在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與考核工作中,該市繼2015年被評為輕微變好后,連續4年被評為國家生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縣(市)。先后榮獲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中國“美麗山水城市”、中國“美麗城市”等榮譽稱號,全市建成省級以上生態鄉鎮16個、生態村77個。2020年10月9日,作為湖北省唯一上榜縣(市),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全國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一、堅持以綠色理念引領發展,確立“兩山”轉變方向
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確了“建設宜居宜業宜旅的現代化生態濱江城市”奮斗目標,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高質量修編縣域經濟主體發展規劃,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工作全過程,一張“綠圖”繪到底。2019年開始,全市9個考核斷面全部達到II類水質,多年來,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以上。2015年榮獲首屆“中國好水”水源地稱號,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6年多來,已向北方四省市累計供水350多億立方米,成為很多北方受水城市主要水源。
二、強力推進全域生態建設,全力守護“綠水青山”
一是加快生態修復。不斷厚植綠色底蘊,近5年共植樹造林18萬畝,封山育林19.7萬畝,建設庫周生態隔離帶10萬畝,2020年,全市完成營造林15.2萬畝,管護生態公益林19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5.66%。新建秸稈循環利用設施9個。
二是加強環境治理。深入開展“清水行動”,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持續開展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完成12.1萬只網箱清理,全流域退捕禁捕工作全面完成,5288只鎖定船只上岸處置到位,完成河湖劃界確權。扎實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城鄉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全覆蓋;194個行政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全覆蓋;城鄉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實現全覆蓋。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分別達100%、95%。建成日處理10噸餐廚廢棄物處理中心,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分別達100%、95%。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逐年向好,PM10、PM2.5濃度持續下降,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0.4%。
三是嚴格環保準入。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對丹江口庫區臨水1公里范圍內實行永久性保護,禁批禁建一切項目。先后關閉化工、電石、鋼鐵、電解鋁等污染耗能企業100多家。嚴格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拒絕高污染、高能耗項目120多個。
三、堅定不移打造綠色產業體系,探索“兩山”轉化之路
一是“點水成金”推動綠色工業“強筋”。著力培育符合水源地要求的產業體系。綠色轉型成效初顯,水資源加工、新能源新經濟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2%,三次產業結構由“十二五”末的14.2:50.7:35.1調整優化為11.2:42.3:46.5。高新技術企業達29家,產值規模占全部工業比重達到24.6%。農夫山泉在丹建成3家工廠,2020年產值超過22億元,利稅近2億元,解決本地就業上千人。全部達產后,將形成年產350萬噸飲料及天然水的生產能力,使丹江口成為農夫山泉最具發展潛力和全國最大的飲用水生產基地之一。對傳統產業實施智能化改造、設備更新和產品升級,汽車傳動軸生產能力位列全國第二。深化產學研合作,丹瑞新材料公司打破國外壟斷,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能夠量產高精度、高靈敏度車用氮氧傳感器的本土化企業,產品出口到歐美國家。通過努力,目前基本實現了耗能污染產業向新興產業的戰略性結構調整,逐步構建了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全市經濟綠色化程度大幅提高。
二是“化綠成銀”推動特色農業“壯骨”。做大優勢產業,堅持以現有產業為主、以種植業為主,重點抓生態農業、品牌農業,建設“百里生態農業走廊”。發展30萬畝武當蜜桔、6萬畝武當道茶等特色產業,相繼引進了水晶石榴、獼猴桃、葡萄、草莓等名優特小雜果,建設小雜果基地近5萬畝,基本形成了“山上經濟林、庫周武當桔”的農業產業格局。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武當蜜桔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打響以“源頭”“丹江”“武當”“水都”為核心的特色品牌20余個,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39個。武當蜜桔被授予“中華名果”稱號,年綜合產值達6億元,帶動近萬戶農戶增收。開發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紅茶、青磚茶、烏龍茶等武當道茶系列產品,圣和公司累計出口紅茶600余噸。
三是“山水成景”推動全域旅游“活血”。依托特有的山水資源,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引領,圍繞環庫游、環山游、環城游打造節點精品,著力推進文化旅游產業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建成從城區直達武當山景區的一級公路,漢十高鐵順利通車,十淅高速公路建設全面開工,對外通道實現一級路貫通,與國省高速路網快速聯接。以“中國最美山水公路”環庫生態景觀公路為紐帶,建設全域綠道系統,打造環庫生態旅游風景道。以“五城聯創”為抓手,大力推進“美麗城區”建設,先后建成了滄浪洲生態濕地公園、櫻花林、南水北調砂石遺址體育公園等10處生態修復工程,建成5公里的“一江兩岸”景觀帶。以農旅融合為方向,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了雙龍紫云、三官殿“農耕漁耕”體驗園、習家店農博園、關門巖最美漁村、二道河漁家燈火等一批精品鄉村旅游景區景點,發展休閑采摘、農家樂等,實現了生態產業與生態家園的相互促進、融合發展,讓“山貨”走出“山門”、讓“山景”帶來“錢景”。成功創建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全市A級以上景區達16家,其中國家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5個。旅游業正逐步成為我市戰略性支柱產業。在受疫情嚴重影響的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達到175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2億元。
綠色發展已經成為進入世界經濟大循環的通行證。通過近年來的探索和實踐,我們深刻認識到:
第一,必須忠實踐行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是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我們要深刻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的關系,自覺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五大建設中,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環節。
第二,必須爭取各方面的關心和支持。推進綠色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離不開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各方面的關心和幫助。在積極爭取國家、省等上級政策支持和項目扶持的同時,還應贏取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大力培育全社會綠色意識,使之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夯實綠色發展的社會基礎。
第三,必須大力構建現代化綠色產業體系。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武當山、丹江水的獨特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具體路徑,大力引導發展符合本地實際、切合國家戰略水源地要求的產業。一是依托綠水青山提供的生態環境容量促進工業經濟發展。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建設結構更為優化、質量效益顯著提升、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現代綠色工業體系。主要是推進傳統汽車裝備產業升級,做強整車、專用車和小總成,突破性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擴大水資源加工業規模,加快培育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做優輕工紡織服裝產業。二是著力將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圍繞文化旅游、生態康養、商貿物流等領域,打造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形成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圍繞柑桔、茶葉等主導產業,發展綠色農業、特色種植,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加快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三是通過綠水青山所創造的優良環境吸引各類人才來丹工作或學習,為“兩山”轉化營造必要的基礎和條件。加快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既彰顯綠水青山的顏值,又體現綠水青山的價值,確保“一庫凈水永續北送”。
第四,必須堅持結合實際,久久為功。綠色發展既是緊迫要求,也是長期任務,只有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立足丹江口優良的水資源稟賦,揚長避短,以一抓到底的勇氣與擔當,一張“綠圖”繪到底、全體黨員干部一任接著一任干,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兩山”轉化才能真正實現。
(此文為丹江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鄭濤2021年3月2日在十堰市生態環境工作大會上的“兩山”典型工作交流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