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電商平臺貝店傳出暴雷消息,供應商被拖欠貨款達上億元。
貝店并非新電商平臺中最先暴雷的。7月初,社區團購同程生活同樣遭遇了供應商集體討要貨款情況,拖欠金額達2億元以上。當月,因資金鏈斷裂,同程生活申請破產重整。與此同時,社區團購食享會武漢總部人去樓空,不僅供應商貨款尚未結清,員工工資也被拖欠。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近幾年社交電商、短視頻直播電商、私域電商在內的新興電商平臺發展迅猛,但高速發展背后埋下了隱患。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分析,這種模式下供貨商力量分散,話語權更加弱勢,很容易出現強勢的平臺經營者不及時兌現貨款、隨意占用貨款等現象。
記者了解到,貝店作為第三方平臺,客戶下單后,錢款先存放在貝店平臺內,需要15至20個工作日,商家才可提現。有商家反映,每次結算只會結一定數額的盈利,“而且會經常出現有單子被漏結的問題。”
公開報道顯示,同程生活的回款周期,從早期的一周逐漸拉長至一個月,壓力同樣全部被轉嫁給了供應商。
先由平臺代收用戶資金,再結算給商家或供應商,是很多行業的通行做法。這一過程存在一定的賬期,但如果這部分錢缺乏第三方監管,由平臺自己管理的話,無異于一顆“定時炸彈”。
業內人士認為,新電商領域出現的資金鏈問題,是因為資金缺乏有效監管,供應商貨款和平臺其他資金混雜。如果不借助專業公正的第三方平臺進行自動分賬和結算,任由平臺處理資金,無疑是為其挪用供應商貨款提供了天然土壤。“飛奔”的行業亟待安全有效的資金監管作保障。
薛軍表示,過去由于沒有實現資金分賬監管機制,平臺和供應商關系扭曲,平臺將消費者支付給供應商的錢款截留在自己手中,對供應商保持強勢甚至霸權地位,任意調整回款支付時間和支付比例,甚至克扣或挪用,由此滋生出很多經濟和社會問題,也讓供應商尤其是中小供應商不堪其苦。因此,有必要實行有效的資金監管,規制平臺對中小供貨商的侵權行為,讓更多的市場主體,特別是平臺生態中的中小供貨商有公平的營商環境。
北京工商大學商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電子商務法起草專家呂來明建議,消費者購物支付的費用,因為絕大部分是供應商貨款,所以應保存在平臺賬上共同監管,但要彼此約定好各自權限。此外也可以直接放在第三方支付平臺賬上,這樣能有效規避平臺暴雷引發的風險。
呂來明還表示,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通過規避電商平臺形成“資金池”,使平臺無法挪用供應商貨款,同時加快建立資金分賬與監管的行業規范與標準,讓電商平臺代為收取的資金分賬和監管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從而促進平臺和供應商之間形成更健康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