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態、城市功能、城市經濟體現城市的綜合實力,決定城市在區域競爭中的影響力、輻射力和集聚力。
城市形態是城市品質和能級的空間反映。城市形態既包括城市布局形式、外部幾何形狀、建筑空間結構,也包括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等無形要素的空間分布,反映了城市集聚地的產生、成長、形式、結構、功能和發展的變化,不僅要具有優美的外在形態,還要形成集約的肌理分布。
城市功能是城市品質和能級的價值體現。城市功能包括生產、文化、商業、服務、居住、娛樂等各種功能,反映出城市在一定區域內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活動中所起的綜合性、多元化作用。城市功能設施完備、公共服務支撐有力,不僅可以更好滿足常住地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能吸引更多的客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資源匯集交互。
城市經濟是城市品質和能級的力量之源。城市經濟發達與否,不僅要看就業吸納力、創業活躍度,還要看產業發展水平;不僅要看自身的經濟增長變化,還要看在區域競爭中的吸引力、輻射力,以及引領區域協同發展的貢獻率,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襄陽作為湖北“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的“北翼”領頭羊,要打造中西部非省會龍頭城市和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引領“襄十隨神”成為全國非省會城市群重要增長極,必須把加快建設美麗襄陽、率先實現綠色崛起作為戰略考量,把項目化工程化具體化推進“五城共建”作為策略方法,推動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不斷豐富城市形態、切實增強城市功能、發展壯大城市經濟,加快提升城市品質和能級。
強化產業支撐。充分發揮“中國有機谷”公共平臺品牌優勢,抓緊抓實10條現代農業產業鏈發展,筑牢趕超的基礎支撐;加快建設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培育壯大“135”產業集群,持續推進13條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建設,盡快建成萬億工業強市,穩住趕超的核心支撐;扎實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以古隆中、襄陽古城、峴山、唐城、華僑城、漢江生態城等景區為重點,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加快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形成趕超的增量支撐。
優化空間形態。襄陽有著極具特色的“一江碧水穿城過,十里青山半入城”自然山水格局,“一心四城”環繞相望的城市形態也是國內少有。應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格局,按照中期300萬、遠期500萬人口規模,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建設宜業、宜居、宜游的山水文化名城。加快推進襄陽古城保護利用、龐公濱江生態商務區等重大項目,有序推進市博物館新館、文化藝術中心、全民體育運動中心等功能性場館建設。鞏固提升棗陽、河谷組團競相發展態勢,推動宜城、南漳、??堤厣l展。更好對接武漢城市圈、“宜荊荊恩”城市群,引領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發展,深度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
增強創新能力。當前,國家正在推進新一輪科技創新體系布局調整,襄陽加快立起科技創新“四梁八柱”,積極打造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正逢其時。應扎實推進高新科技城、東津科學城、尹集大學城建設,抓好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高校在襄項目建設,推動華中科技大學先進制造工程研究院運營質效全面提升,高水平建設湖北隆中實驗室。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瞪羚企業,以新材料、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為重點,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優化創新服務體系,加強區域協同創新,打造襄十隨神科創走廊。
拓展交通功能。鞏固好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加快鄭萬高鐵襄陽南段、呼南高鐵襄荊段工程建設,扎實做好合襄高鐵前期工作,打造“多向放射型”高鐵樞紐。加快推進襄陽至宜昌、新野等高速公路項目,形成對外連接新通道;加快完成襄陽機場飛行區改擴建,打造一類航空口岸;加快推進襄陽新港和雅口、新集等航運樞紐建設,暢通漢江黃金水道。加快專業物流園區、綜合物流樞紐建設,強化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功能。推進襄陽自貿片區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建設襄陽綜合保稅區,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服務貿易,爭創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申建襄陽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提升治理效能。應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治理各方面和全過程,縱深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加快建設“數字政府”“城市大腦”。深入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著力防范化解各類重大風險,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精準化疫情防控,健全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管理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筑牢生態屏障。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推進國家儲備林、鄂北生態防護林、中心城區環城林帶和漢江生態廊道建設,加強漢江襄陽段生態修復試點工作,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堅決守護好“一片藍天、一江碧水、一方凈土”。緊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完善能源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機制,促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優化,抓好超低能耗建筑建設試點工作、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試點工作,爭創“無廢城市”和全國生態文明創建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