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保護
長江之水萬古奔騰,由西向東,不舍晝夜。
時代巨輪滾滾向前,由古至今,文明進步。
憶往昔,母親河滋養出了中華兒女“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豪邁情懷。
看今朝,長江沿線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時代賦予沿江兒女的歷史使命。
抉擇
2016年1月5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重慶召開時,正是沿岸一些地方快馬加鞭上項目之際。從會場傳來的聲音激蕩中國廣袤大地:
“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10個字,振聾發聵。
為全局計、為子孫謀。“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囑托,對于依江而立、不時遭遇水患水險的荊州而言,更有著特殊意義。
如何護好綠水青山、走向生態文明?面對這一無法回避的長遠和現實課題,荊州的抉擇是: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
荊州的決策者們清晰地認識到,作為水利大市、平原湖區和農產品主產區,荊州再不能走無節制消耗資源和環境的老路,必須實現綠色轉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
一場從發展理念到發展路徑的全面深刻變革,在荊江兩岸激蕩開來。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荊州找到了新時代人水和諧的新航標。
2015年10月16日,北京國賓酒店。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組織專家對湖北省申報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城市建設方案,進行專題論證。荊州市率先接受專家現場問詢。
這是一場事關荊州未來發展的問詢。
——2013年9月,國家決定在全國選取100個地區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于荊州而言,唯有積極申報,方能順應綠色發展、快速推進轉型改革。
會場里,荊州市政府主要領導,發改、環保、農業、林業、水利、住建、國土、財政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答辯團”嚴陣以待,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自信,卻又透著些許緊張。
因為,這是荊州的第二次申報。
——第一次申報,是在2013年2月。湖北省14個地市州申報參加省內的競爭性評審,荊州位列第6,被全省納入“2+4”備選申報城市。2014年7月,全國確定57個地區為第一批創建單位,十堰、宜昌入選,荊州鎩羽而歸。
2015年6月,國家啟動第二批城市申報工作。根據國家編制要求,荊州在第一次創建申報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經濟發展質量、資源能源節約利用、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生態文化培育和體制機制建設五大類共52項指標體系、8項創建主要任務。兩年多時間里,創建方案9易其稿,反復修訂完善。
荊州是豐水之城、魚米之鄉、中國糧倉;荊州濕地眾多、物種多樣。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創建目標,未來5年,荊州要大力建設水生態文明先行區、農業生態文明示范區、生態宜居示范區和體制機制創新實驗區,探索構建“人水和諧、人地協調”的生態模式。
陳述創建主要內容,接受答辯……荊州“答卷”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專家組認為,荊州創建方案內容全面、優勢突出、目標明確、指標體系合理,在全國的代表性好、創建基礎好、示范意義好。
10月的北京,寒風凜冽,室外溫度接近0℃。會場內,這群來自南方的荊州人卻如沐春風。
獲批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創建城市,標志著荊州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更是荊州對徹底消除人水博弈之痛、演繹“人水和諧”生態新篇的宣言。
是埋頭發展經濟,還是把保護長江放在首要位置?荊州堅定地選擇了后者。
水源地保護被列入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志性戰役之一。“作戰方案”要求,2018年年底前,長江經濟帶11省(市)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整治。
時間回溯到兩年前。2016年底,荊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研究水源地環境整治工作,承擔著半個中心城區供水任務的柳林水廠的環境治理被提上議程——
柳林水廠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有個柳林洲油庫,離取水口約700米,距長江邊僅200米。而柳林洲油庫是江漢平原最大油庫,每天供給荊州、仙桃、潛江和湖南省部分地區用油,一旦關閉,會對荊州和周邊地區用油造成影響。可油庫的易址和搬遷,需要投入近8億元。
毫不猶豫、沒有制定替代方案,為了保護飲用水源地,荊州市委、市政府一錘定音:油庫必須關閉搬遷,徹底消除環境風險!
2018年11月30日,“83歲”的柳林洲油庫正式關閉,標志著荊州如期完成水源地環境保護整治任務。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國家戰略,是沿江人民的共同意志,是荊州人民的堅定執守。
2017年兩會期間,荊州市委、市政府向市民莊嚴承諾:全力改善環境質量,讓荊州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當年10月,在黨的十九大湖北代表團討論發言現場,十九大代表、荊州市委主要領導細化承諾: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將強力開展殲滅水葫蘆和水花生、消滅城區黑臭水體、生物治污、還湖還濕生態工程、整治長江非法碼頭非法采砂、治理揚塵、改造地下油罐、淘汰黃標車輛、啟動城鄉綠化、園林單位創建“十大攻堅行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荊州來說,首要的是訂規劃、立規矩——
從頂層設計上強化綠色引領。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納入考評體系,加強環保審計,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完善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調整沿江產業規劃布局,嚴格環境準入。
從制度銜接上堅持生態優先。全面對接《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爭取更多“荊州元素”納入總體規劃;落實河湖庫長制,全面推進河湖庫長制體系建設,實行河(段)負責制,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湖庫長制體系,實行一河一策。
從舉措落實上推進綠色發展。全面對接長江大保護九大行動,務實重行抓落實;推進綠滿荊楚行動,踐行濕地公園保護制度;開展項目清理,推行負面清單。
幾年間,荊州成功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和湖北省森林城市,獲批全國第二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創建城市,躋身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方陣”。
猛藥去疴、重典治污——
荊州下定壯士斷腕的決心,拿出“釘釘子”的毅力,使出洪荒之力,采取雷霆行動,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要求,切實改善水環境質量,推動長江大保護。
規劃引領,紅線管控,源頭治污;完善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調整沿江產業規劃布局;嚴格環境準入,開展項目清理,推行負面清單;聚焦工業、農業、生活、船舶港口污染“四源齊控”,持續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
幾年間,荊州全面對接長江大保護九大行動,順勢展現長江大保護的荊州作為,彰顯了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的荊州擔當。
2018年7月27日,中共荊州市委五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荊州市委關于牢記囑托擔當作為加快推動荊州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努力打造“萬里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全面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加快打造長江大保護荊州示范帶。奮力開創荊州發展新局面,以質量論英雄、以效益論英雄、以能耗論英雄、以環境論英雄,使荊州加快步入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牢記囑托,順應期待。荊州市委、市政府將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視為關系民生福祉、關乎荊州未來的長遠大計,融入治國理政宏偉藍圖。
長湖,長江中游的一個重要湖泊,位于荊州城區和四湖流域上游,被稱為“荊州頭頂上的一盆水”。
2016年11月,荊州市人大常委會正式啟動長湖保護立法調研。從調研到論證,從修改到審議……立法活動不斷深入,解決措施愈發清晰。歷時3年,2019年4月1日,湖北省首個“一湖一法”地方性法規《荊州市長湖保護條例》正式頒布施行。
立法保護長湖,不僅是長湖本身的現實需要,是荊州對水環境治理法治路徑的探索,也為繪就“美在荊江”新畫卷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洞庭湖,長江流域最大的調節湖泊,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
一湖碧水連接湘鄂兩地。2018年以來,荊州市和洞庭湖區流域內的湖南省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長沙市望城區“四市一區”政協,一年一次聯席會議,一年一個主題,一年一部《共識》,持續發力、共同守護一湖碧水。
歷史的洪流奔涌向前,總是一浪高過一浪。
“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以‘五區五中心’為支撐引領,奮力開創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新局面,打造湖北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荊州市第六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吳錦擲地有聲,描繪出荊州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
“拓展‘兩山’轉化通道”“讓美麗荊州、綠色崛起成為荊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底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描繪的圖景離我們越來越近——
拓展通道、擦亮底色,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態環境需要;
拓展通道、擦亮底色,必須全力做好“水文章”,構建流域水質總體優良、生態流量充足、生物多樣性有效保護的新格局,讓“一城活水永在”“一江清水東流”;
拓展通道、擦亮底色,必須讓“藍天常在”,推動空氣質量持續好轉;
拓展通道、擦亮底色,必須守護一域凈土,重點解決化工與農業用地土壤污染等突出問題,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人江相親,城水相依。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荊江新畫卷正在悄然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