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武漢2月10日訊 寧象市域(郊)鐵路象山港跨海大橋南側主橋2月8日正式開工,成為繼舟山連島金塘跨海大橋、甬舟鐵路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等超級工程后的又一座寧波海域跨海通道。
寧波至象山市域(郊)鐵路線總長61.45千米,起于寧波市鄞州小洋江站,終于象山大目灣站。其中,由在漢央企中鐵大橋院設計的象山港跨海大橋線路長約8.3千米,為整個項目的控制性工程。
該大橋的設計綜合海床沖淤演變、通航安全和景觀協調等因素,將大橋與既有象山港公路大橋設計成為完全對孔并列布置,主通航孔橋布設為(82+262+688+262+82)米組合式鋼箱梁斜拉橋。大橋擁有“國內首座市域(郊)鐵路跨海大橋”“國內并行既有線最大跨徑橋梁”“國內最大跨度組合式鋼箱梁鐵路斜拉橋”等諸多之最。
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梅新詠介紹,為節約通道資源,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既有橋旁并行修建新橋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如正在規劃設計中的甬舟鐵路桃夭門公鐵大橋、武漢白沙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宜昌長江公鐵大橋等,均為并行布置。寧象市域(郊)鐵路象山港跨海大橋,作為國內目前并行既有線最大跨徑橋梁,對今后同類橋梁將具有示范意義。
大橋跨海段橋梁長6.11千米,其非通航橋梁占比約80%。如何在復雜環境下采用工廠預制、大節段吊裝、減少海上作業,科學組織非通航孔橋的基礎施工及梁體架設,是大橋設計成敗的關鍵所在。
針對深海區60米孔跨剛構引橋,為實現“工廠化、大型化、標準化、裝配化”的目標,梅新詠帶領項目團隊創造性提出了“箱梁整體預制架設,在墩頂先簡支后固結”的連續剛構方案,成為了海上剛構橋整孔架設的先例。
每年春季,是藍點馬鮫產卵的高峰期。象山港跨海大橋工程區域,恰好穿越藍點馬鮫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大橋設計中,項目組結合環評報告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施工管控手段,明確了相關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盡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據介紹,寧象市域(郊)鐵路是落實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的一部分,不僅能有效推動寧波都市圈同城化、一體化發展,也將在提升居民出行服務質量、帶動沿線用地開發、注入城市發展等方面帶來新動力。
(邱莎 通訊員:莊佳宜、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