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襄陽3月14日訊 近年來,湖北省棗陽市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基調,以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為抓手,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通過襄陽市預驗收,人民群眾環境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千古帝鄉”煥發出全新綠色生態活力。
夯實基礎,高起點完善生態機制
棗陽市全面強化生態首要地位,建立健全了生態保護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剛性約束力進一步趨緊。進一步壓實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實行生態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生態文明建設指標占黨政實績考核比例達到32.4%;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和山林長制;創新出臺規模化養殖場、鄉鎮污水處理廠、非正規生活垃圾臨時堆放場“三場(廠)長負責制”。嚴格落實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機制和審計制度,扎實開展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生態環境信息公開率達100%,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精準發力,高標準推進生態保護
棗陽市將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馳而不息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強化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五禁”措施嚴格落實,年度優良天數逐年提升,2022年實現歷史性突破,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優良天數達到318天,優良率87.1%,PM2.5年均濃度34微克/立方米。累計投資40多億元建設了一批打基礎、管長遠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化工園區涉水企業全部納入“一企一管一閥”污水監控系統,沙河城區水環境治理PPP項目及在全省率先實施的縣級“雨污分流”工程改善了城區水環境,滾河出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在Ⅲ類標準,劉橋、北郊水庫等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杜絕重金屬項目引進,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危險廢物收運和安全處置率穩定達100%,土壤環境安全可控。
優化結構,高質量發展生態經濟
棗陽市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生態工業、生態休閑旅游、生態農業為龍頭的生態經濟得到長足發展。
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二氧化碳排放量、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等指標逐年下降,連續五年躋身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百強縣榜單,連續六年躋身中郡研究所“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前100名”。先后榮獲了“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湖北省科技創新先進縣市”等稱號。
積極布局綠色新能源,風電總裝機容量達33萬千瓦,年發電量達6億千瓦時以上,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20萬千瓦,年發電量2.4億千瓦時以上,湖北雙登潤陽新能源有限公司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
強化質效,高檔次打造生態空間
棗陽市始終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根植于心、實踐于行,堅持生態創建為民、惠民、利民,全面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全市確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 118.35平方公里,基本農田穩定在193.75萬畝,確定自然保護地4個,總面積達99.55平方千米,各類自然保護地面積不減少、性質未改變、功能未降低,被評為全省“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工作成效突出縣市”。2022年完成綠滿棗陽再提升行動造3.27萬畝,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1.97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22.4%。將共同締造理念融入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過程,完成農村大三格濕地、一體化等設施共490套,完成污水治理195個村。城鄉污水處理規范運行,日處理污水達13.32萬噸,先后建成12個省級生態鎮、63個省級生態村、212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整治村。
棗陽將歷史文化資源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引導廣大市民爭做生態文明理念的傳播者、生態環境保護的參與者、綠色低碳生活的踐行者、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者。依托30萬畝桃花和玫瑰花種植基地,建成了規劃面積達1800余畝中國漢城景區,依托30萬畝桃花和玫瑰花種植基地,培育了“兩花”景觀,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閑小城、中國玫瑰產業與文化示范市。
(通訊員:樊孚 楊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