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有座中華山,位于廣水市應山城區東北15公里處。中華山主峰,海拔811.4米,看數字不是很驚人,但到過中華山的人還是嘖嘖稱奇。民謠云:“應山有座中華山,離天只差三尺三。”極言中華山山勢高聳、突兀。這里奇峰怪石林立,古堡寨墻眾多,而且這有著洪荒氣息的山巒茂林之中還秘藏著與中華始祖相關的傳說故事。
中華山,名字恢弘、大氣、響亮,富有包容性。為什么叫做中華山?這就說到老祖先了。
傳說中華山是女媧造人的地方,是中華生民起始之地,所以稱中華山。清同治《應山縣志》云:“中華山距城三十里,東北諸山之祖。”意思是說,中華山是祖山。中華山體量大,居中,這可以說是客觀存在;但要說中華山是祖山、祖宗之山,這又得問一個“為什么?”昆侖山是祖山,世世代代,眾所周知,中華山的體量、文化涵養能與昆侖山比嗎?
民間自有說法。相傳洪荒時代,洪水泡天,九州大地一片汪洋。偌大的人間世界,遍地無人煙,只剩下兄妹二人,哥哥名叫伏羲,妹妹名叫女媧,兄妹二人飄浮到中華山頂,妹妹便與哥哥商量,要和哥哥成親,繁衍人口,拯救九州。妹妹多次提出,兄長責怪妹妹出言無理,不予理會。妹妹勸說道:“不是為妹無知,只是世上再無第三人,上天把繁衍人口,拯救華夏的重任,交給了你我兄妹。我們怎能推辭、搪塞?”
哥哥無奈,考慮了好一陣,便說:“你說老天有意,那咱們就來請示老天,聽老天來做決定。”妹妹問:“怎么個請示法?”哥哥說:“現在,我們搬兩塊大圓塊石頭,我推一塊往北溝滾下去,你推一塊往南溝滾下去,若兩塊石頭相遇一堆,兄妹成親便是,若是不能相遇,你我仍是兄妹,不作他講。”妹妹說:“聽憑哥哥的安排!”
兄妹議定之后,二人朝天一拜,選取了兩塊圓角的塊石,如同兩片石磨,同時滾石下山。兩條山溝,各有十余里長,滾到終點,兩塊石頭正好相遇,而且,妹妹的那塊石頭在下,哥哥的那塊石頭在上,似兩片石磨扣合在一起。
多謝老天作合,兄妹結為夫妻,生兒育女,傳續人煙。但一年只生一孩,繁衍的節奏緩慢。女媧忽生奇想:“何不摶土做人?一坨泥巴一個人,豈不快哉?”于是,伏羲、女媧二祖開始摶泥造人,大概程序是,挖刨出有靈性的黃土,搗碎;引來溶有日月精華的山泉,揉黃土為泥;砍來三千年的老藤,夫妻各執一端摶起泥坨,成為男童女童人胚,夫妻各用衣服一拂,童胚就能說會動,各自下山謀生。
過了一段歲月,老天得知女媧這樣摶泥造人,憂慮繁衍太快,吃穿之物生長不及,地球不堪重負,便有意加以調控。突然有一天,天降狂風大雨,洪水淹沒了泥池,已摶出的泥人,收揀不及,被風雨打壞不少。現在中華山還有許多石塊,酷似人體模樣,大約就是女媧造人遇阻的遺痕。自此以后,女媧不再摶泥造人,而讓那些已摶出的人自己去繁衍生息。
伏羲、女媧是傳說中的華夏人文始祖,女媧摶泥造人是華夏民族古老的傳說,而且是大傳說,不是小傳說,這樣的大傳說一旦與一個具體的地方結合起來,確實有可能將這個地方與“祖”結合起來。中華山的得名與女媧在中華山摶泥造人相關。
民間傳說有巨大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且說伏羲、女媧摶泥造人之后,中華先民繁衍生息,從漁獵到農耕,社會生產力逐步提升,中華大地漸次產生了炎帝神農、黃帝軒轅兩大部落集團,為爭奪主導權曾發生大規模沖突,有過阪泉大戰。戰后,炎黃兩大部落握手言和,炎帝神農回返長江流域時,將兒子留在北方傳播農業耕作技術,支持黃帝軒轅統一中原;黃帝軒轅送了許多好馬給炎帝神農,二人在中華山舉行會盟,握手言歡,促膝長談,規劃大中華九州四海的前景。從此,炎黃不再戰,相互融合,形成了偉大的中華民族。
炎黃為什么在中華山舉行會盟?因為中華山是桐柏山脈的組成部分,位于中原與南方的銜接處,此次會盟,決定炎黃融合的走向和各自活動的主要范圍,會盟之后,黃帝入主中原,成為中央大帝;炎帝經營南方,成為南方大帝。
炎黃會盟傳佳話,始祖握手中華山,炎黃相會地,堪稱中華山。從此中華山作為地理名稱進入中華史冊。
(作者劉永國:高級編輯,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隨州日報原社長、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