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受理武漢市專利預審業務首破3000件,運行4年來,累計為武漢市2088家創新主體的9046件專利申請提供了預審服務,大幅縮短高新企業的專利授權周期。
專利預審,指的是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對提交申請的專利業務預先審查,專利申請人在得到肯定答復的預審結果之后,再向知識產權局遞交正式的專利申請,這個專利進入到快速審查綠色通道之中,從而縮短專利審查時間。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作為國家級平臺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對備案創新主體提交的專利申請文件進行預先審查和評判。
“一天內集中預審3件專利,一個月內就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的田巧麗連連點贊。2023年9月,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專利預審員走進該企業生產車間,與研發人員、知識產權工程師、專利代理員等對新產品面對面“體檢”,反復研討確認技術細節,盡可能減少申請文件的不規范之處,次日就完成了相關審查。
從“被動等申請”到“主動送服務”,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聚焦光電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北斗等優勢產業,先后對東風悅享、嵐圖汽車、長飛光纖等18家重點企業進行現場上門專利預審,百件核心技術專利進入快速審查通道,助力逸飛激光順利實現科創板上市。
近4年,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年預審案件年受理量從135件快速增長到3000件,年平均增長率約180%。面對受理量大幅提升,該中心積極探索預審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嚴格規范預審審查程序。該中心為中小微企業“把脈問診”,定制專利分析報告,指導知識產權保護及發展方向。近日,由該保護中心報送的專利預審服務案例成功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服務優秀案例。
(湖北日報記者劉暢、通訊員劉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