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龍船調的故鄉、鄂渝經濟的橋頭堡,利川素有湖北西大門、重慶后花園之稱,更是鄂渝邊際的康養福地、百萬“候鳥”的避暑天堂。2月3日,第五屆“利川人”大會暨2024年“潮涌清江源,筑夢大利川”懇親會舉行。自首屆大會舉行以來,新老“利川人”當好宣傳大使,帶動越來越多人才安居利川、項目落地利川。
鄉情大會碩果累累
幾多江山風流韻,難抵濃濃故園情。五湖四海看遍,最憶是利川;天涯海角踏遍,最愛是利川。打糍粑、嘗臘肉、品利川紅,鄉味中解鄉愁;訪現代園區、進建設現場、看運營項目,鄉游中見鄉變。
“世界那么大,無論我們走多遠,故鄉都是我們的根;看到家鄉的發展變化,作為在外漂流的游子,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多年在外打拼的東莞市揚明精密塑膠五金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覃太明發出感慨?!袄▽Ω黝惾瞬庞绕涫呛蝤B人才的重視,成為全國的亮點;我們在這里住得舒適安心,更應當雙向奔赴,為利川發展作出貢獻”旅居利川的候鳥人才代表王紀娟表態。
“今天的利川,全市上下心齊氣順,發展底氣十足、干勁十足、信心十足。”恩施州委常委、利川市委書記劉智勇介紹,近年來,在各位新老“利川人”的助力下,利川發展日新月異,黨的建設穩步推進,經濟建設逐步提升,社會穩定鞏固向好,交出來一份滿意的答卷。歷屆“利川人”大會推動簽約項目45個、總投資270億元,拓展了利川的朋友圈,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支持。
鄉村產業活力煥發
站在宜影塔下,既可以聆聽傳說中的故事,感受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濃厚氛圍,也可以看到野貓水村堅持同心聚力,匯聚社會各界力量畫好最大同心圓。在共同締造活動中,團堡鎮商會執委、野貓水村優秀鄉賢胡謀帶頭捐款捐物,動員親人朋友支持村級共同締造事業。陽光土灶一口刨湯大鍋,吃的是特色美食,品的是土家風情,享受的是民族團結盛宴。
走進團堡鎮智能蔬菜園,這里實現了農業生產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顯示屏上可以看到玻璃大棚內氣溫、土溫、濕度、二氧化碳含量等和農作物生長密切相關的數據,確保為蔬菜生長提供最佳環境。團堡鎮鎮長楊虎熊介紹,近年來,團堡鎮充分發揮境內自然生態資源和農業基礎優勢,高標準完成利川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期、二期項目建設。2023年,園區產值達2700萬元,直接帶動109戶群眾穩定增收,提供就業崗位220個。
走進利川市農特產品交易中心,通過統一集采和選品,利川的莼菜、恩施板橋的黨參、來鳳的鳳頭姜,不僅在線下商鋪銷售,通過企業平臺走向江浙滬老百姓的餐桌。交易中心內設6大區+7中心+8市場,包括線下農批商鋪、電商交易平臺、直播孵化基地、冷鏈倉儲、農產品加工分揀、物流運輸服務、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與檢測服務等,致力于打造大型綜合農產品交易服務平臺。
“八方樂詠迎春賦,萬戶欣描致富圖。如果把利川比作一艘船,那么揚帆行船,大浪朝邊,方可行穩致遠。”利川市委副書記、市長熊翔表示,自首屆利川人大會召開以來,越來越多的鄉賢帶著項目回歸、智力回鄉、資金回流、技術回援,反哺家鄉經濟社會發展,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濃濃的桑梓情懷。
新興業態百花齊放
產業發展加速度,民生福祉增溫度。在恩施州“立足大生態、構建大交通、發展大旅游、打造大產業”戰略部署和建設“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指引下,今天的利川,縣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在生態環境方面,利川以清江流域綜合治理,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天然氧吧、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省級森林城市。
在民族風情方面,利川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112項、不可移動文物264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65人,被評為中國歌舞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在旅游經濟方面,利川推動了5A級景區騰龍洞、4A級景區龍船水鄉等提檔升級,成功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鄉1個、湖北旅游名鎮2個,并打造溫泉小鎮、齊岳山滑雪等項目,豐富四季旅游業態。
在綠色產業方面,利川持續打造莼菜、山藥、黃連等富硒土特產,開發一批富硒藥膳美食,讓更多游客來利川吃“硒”餐,當“硒”客,享受“硒”望之旅,并深耕茶文化,依托“利川紅”品牌打造茶旅融合精品線路,開發“茶旅+”新業態,讓游客游青山、玩綠水、品好茶。
(姚坤森 通訊員:鄒雄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