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流淺狹,遠乃寬廣。”《水經注》中的涢水,后又稱府河。
發源自隨州大洪山,府河經隨州市區流至淅河鎮,經孝感,穿黃陂,匯灄水,至武漢諶家磯注入長江,而隨州城區以上河段沿襲了歷史習慣,仍稱涢水。
早年間,水污染曾困擾著這條奔流千年的古河。近年來,隨州市立足“源流”地理特征,制定《隨州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劃定涢水、?水、淮河、澴水等四個三級流域分區,明確底圖單元,守牢安全底線,實現治水、治產和治城深度融合,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河岸整治
涢水源頭種出有機香稻
盛夏時節,隨州市大洪山風景名勝區游客中心入口處,前來乘涼避暑的游客絡繹不絕。
數百米外,嶄新的石橋下,任家咀河河水清淌;兩岸護坡齊整,月季盛開。
“這條河源自大洪山,穿長崗鎮而過,兩岸從前滿是雜草,還有不少游人丟棄的垃圾。”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生態科科長曾慶佩介紹,為提升涢水源頭水環境,2021年年底,隨州市啟動大洪山水生態治理項目,對包括任家咀河、鴛鴦河等在內的大洪山涢水源頭河流進行綜合治理。
該項目一期投資2240萬元,全長2.7公里,由大洪山城鎮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承接,主要進行河道清淤、護坡翻新、橋梁修建及游步道、綠化帶等配套設施建設。
去年2月10日,該項目通過驗收。游客們行至大洪山腳下,被清澈見底的小河和稻田如畫的村莊吸引,紛紛駛入“世外桃源”一探究竟。
珍珠泉村村口,書有“涢水源”三個大字的石碑分外醒目。村支書彭永安說,村子依河而建,因河而興,全村人共同守護的汩汩清泉是種出有機香稻的“密碼”。
有機稻認證標準嚴苛,因此種稻要天然好水,無污染田,還不得打農藥、施化肥。
依托大洪山晝夜溫差大的氣候條件,和涢水源水溫低、水質好的生態環境,這里的香稻生長期比其他地區長了半個月,口感更為香韌。2015年,珍珠泉村的香稻首次獲得有機產品認證。
“河岸整治不僅把家門前的小橋從2米多拓寬到6米半,還新修了4座水壩,給稻田灌溉省了不少事。”村民袁啟明的稻田就在河邊,陽光下,種下不久的新秧長勢喜人。今年,珍珠泉村引進投資,建起立體育秧工廠,村集體預計增收5萬元。
水清稻香村莊美,好生態這塊“金字招牌”為珍珠泉村帶來了發展鄉村旅游的機遇。“村子里已經有幾戶經營農家飯,生意都不錯。大伙兒正籌開鄉村民宿,預計能容納60多人住宿。”彭永安說。
工藝升級
人工濕地巧妙變污為清
自山而下,涢水流至淅河鎮;河岸兩旁廠房林立,民房錯落。
“這片區域既有企業處理過的工業污水,也有生活污水,都由旁邊的光大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隨州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負責人韓洋介紹,污水處理廠會將污水收集后層層處理,使其達到一級A水質,再排入河中。連續3年,隨州市19個國省控斷面達標率為100%,該污水處理廠下游的省控隨應橋斷面也在其中。
污水處理廠排水量大,對水體貢獻率高,如何以達標為基礎,進一步提升處理后的尾水水質?
2023年6月5日,隨州市淅河片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尾水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正式啟動。該項目占地面積約47.4畝,可通過潛流濕地、表流濕地等設施對尾水進行深度凈化,日處理尾水能力達1萬立方米,已于今年5月底完工投用。
6月6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這片人工濕地,沿著休閑步道游覽,黃菖蒲、黃花鳶尾等植物栽種成片,溢流堰處流水潺潺,仿佛一座小型的城市公園。
“尾水經過濕地后能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變‘污’為‘清’的奧秘都藏在地下。”該項目施工單位北京遠浪潮生態建設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史向東介紹,已經處理過的尾水難以再次通過物理凈化、添加化學試劑等工藝進一步提升水質,而人工濕地則可“量體裁衣”,根據尾水水質設計植物栽種和生態填料。
尾水自進水井依次流入潛流濕地、表流濕地,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參與的人工濕地生態系統如同層層“濾網”,以最自然的形式完成水體凈化,實現節能環保的目標。
隨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這里將打造濕地課堂,通過科普講解讓青少年了解人工濕地和污水處理相關知識,養成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管網改造
生活污水不再“偷摸”入河
涢水穿城而過,大壩攔起形成白云湖,兩岸就是熱鬧非凡的隨州城區。
曾都區南郊解放西路與青年西路交會處,城市發展使村莊農田變為城鄉接合部,早年間,小飯館、小商鋪……各類生活污水沿著雨水溝直排入小河,最終流入涢水。
“從前沒有這樣的意識,明渠就在門口,洗碗洗菜的水也就隨手一倒。”附近一家農家飯店老板指向小院的地面,“去年年底污水都已接入管網,地上再沒有污水橫流,客人看了也美觀些。”
2023年9月,曾都區南郊解放西路西段污水管網改造項目開工建設。
經過現場勘察,設計施工方發現,在該區域開展管網改造雖然工程內容少、工序簡單,但周邊環境復雜,不僅需要分段打圍作業,其中一段約180米長的管網橫穿菜地,直接施工將對居民造成損失。
得知這一情況,住建部門和施工單位反復斟酌商議,最終巧妙采用定向鉆井加拖拉管的方式將菜地完全保留。人性化施工獲得居民認可,管網改造項目順利進行。
曾都區住建局副局長程曉東介紹,去年12月,該污水管網改造項目正式完工投用,該項目將沿路周邊近100戶居民和3家小型企業的污水全部接入市政管網,一改過去亂排直排的現象。
如今,曾經直排入河的明渠口不遠處,涢水碧波蕩漾,河岸綠樹成蔭,河道中間用于監測水質的藍色浮標清晰可見。曾都區生態環境分局工作人員肖劍介紹,今年以來,涢水大橋斷面均達到地表Ⅲ類及以上水質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