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歷經千日鏖戰,聯投湖北路橋G227線麥日(甘涼界)至巴亨埡口段公路改建工程項目(以下簡稱“國道227改擴建”)正式通車。這標志著被譽為“中國三大最美國道”之一的G227國道全線貫通,木里縣至香格里拉鎮的路程將縮短100公里,節約2.5小時車程。
湖北建造助力“蜀道不再難”
國道227是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中普通國道,47條北南縱線中的一條,起于甘肅張掖,縱跨青海、四川,向南延伸至云南孟連口岸,總里程3745公里。其中,四川境內的國道227線里程達到1400公里,穿越了阿壩、甘孜、涼山、攀枝花等地,是四川公路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聯投湖北路橋國道227改擴建項目
2013年底,國道227開始分段進行改擴建,僅涼山州境內就分為5段建設,擬通過提升改造,實現公路三級及以上技術標準。
聯投湖北路橋國道227改擴建項目是起于涼山彝族自治州與甘孜藏族自治州交界處的木里縣麥日鄉,止于巴亨埡口,全長47.8公里,建設內容包括3條隧道、19座橋梁、130座涵洞,是地質條件最為復雜、建設難度最為大的標段,是國道227全線“咽喉”所在,被列為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和“卡脖子”工程。
聯投湖北路橋國道227項目改擴建前
項目地處4200米海拔,堪稱“天路”。作業面高山峽谷密布,大部分施工路段臨崖、臨河,因施工場地狹小,大型機械難以進入施工現場,小型機械設備調度周轉也十分困難,施工效率大打折扣,而且存在邊坡坍塌、懸崖落石等多種威脅。
聯投湖北路橋國道227項目改擴建后
古有天梯石棧連蜀道,今現開山劈石筑通途。聯投湖北路橋國道227改擴建項目通車后,為四川境內歷經10年建設的國道227提升改造工程畫上圓滿句號,為治蜀興川新發展格局鋪好“新蜀道”。
“鐵軍精神”鑄就天路傳奇
回想起項目建設的點滴,項目負責人夏新橋思緒萬千:“來之前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思想準備,然而‘天路’的建設,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加困難”。
2021年5月,聯投湖北路橋“天路尖兵”正式進駐,開啟了這場為期三年,人類與自然的較量。
“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冬天暴風雪,夏天穿棉襖”這是當地人流傳的一句順口溜。因項目團隊大多來自平原地帶,第一道難關就是要克服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由于高寒缺氧,“一步三喘氣”,人工效率不到平原地區的一半,背著氧氣瓶上工地是常態。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高寒氣候,最低氣溫達零下30度,項目大部分路段被大雪覆蓋,6月至11月暴雨山洪侵襲不斷,施工時間屈指可數。
“每次遇到難題,我便會想起第一天上工地時路橋先輩們的教導。”一名95后的施工員說,“他們那時候沒有施工器械,全部靠肩抗背馱,用鎬頭、鐵鍬在深山、大川里修通了一座座大橋,每次想到這里,我便覺得我還能扛得住!”
然而,這一扛就是三年,物資調度跟不上,就提前做好預案“精打細算”;交通不便,背著干糧去工地,直到深夜才回項目部;山上沒有信號溝通不暢,就爬上樹稍找信號;項目地質條件最為復雜的哈朗橋段,因施工場地受限,大型設備進不來,近10公里線路,工人只能綁著安全繩用小型機械在懸崖陡壁上緩緩掘進。
就這樣,路橋鐵軍們鏖戰一千多個日夜,踏平“無人區”,成為一支專啃“硬骨頭”的開路先鋒,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一條長47公里的公路。
對路橋鐵軍而言,“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是職責,也是使命,“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鉆研、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是一代代路橋人的傳承,也是對“兩路精神”回響的激揚點贊。
鑿開希望路,連接致富路
昔日崎嶇山路,今日康莊大道。改建后的國道227宛如一條縱貫南北蜿蜒盤旋的巨龍。它鑿碎了大山人民世世代代貧困的封鎖,鑿開了當地社會經濟增速發展的新希望。
作為連接涼山州鹽源、木里等縣的重要出州通道,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道227環線跨越云南、西藏、四川三省區,集攝影、純景風光、人文風情為一體,串聯起麗江、虎跳峽、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稻城亞丁等風景名勝,實現了百余景點“一線牽”。為往來游客和當地居民提供一條更加安全、更為便捷的交通選擇。
項目通車后,還將有效銜接G348線與G549線,形成涼山州西北部與甘孜州南部區域環線,木里縣至香格里拉鎮空間距離拉近100公里,車程縮短2.5小時,稻城亞丁與瀘沽湖將實現夢幻聯動。
聯投湖北路橋有關負責人表示,修一條好路,串一線風景,富一方百姓。嶄新的國道227,如同一雙有力的臂膀,穩穩托舉著雪域高原騰飛的夢想。
(通訊員:黃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