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级在线观看久,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中國網新聞中心湖北政務荊楚各地湖北生活

湖北秭歸為56株古茶樹“上戶口”

發布時間:2024-12-09 15:02:0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胡興軍、郝明

近日,湖北宜昌市首個茶葉種質資源圃在秭歸縣九畹溪鎮九畹堂村建成,56株絲綿茶古茶樹建檔上“戶口”進行集中保護。

秭歸絲綿茶種質資源圃。通訊員周仕偉 攝

地處三峽壩上庫首的秭歸縣,絲綿茶種植有230多年歷史,是全國首個“絲綿茶之鄉”。目前,秭歸茶園面積11.59萬畝,綜合產值突破13億元,市場主體150多家,帶動12萬農民增收致富,茶葉成為當地茶農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

秭歸絲綿茶種質資源圃是九畹溪美麗鄉村示范片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成果之一。園內,從全縣范圍內收集來的56株古茶樹整齊排列,每株茶樹都插著銘牌,詳細記載了該古茶樹的編號、原生地和樹齡。

據資源圃負責人、九畹絲綿茶制作技藝第七代非遺傳承人龔萬祥介紹,資源圃中移植上百年樹齡的古茶樹有40余株,其中一株來自九畹絲綿茶核心產地——蔡家坡村的古茶樹蔸徑達45厘米,樹齡300多年。

自2012年起,龔萬祥對全縣11個產茶鄉鎮,53個有原生茶樹分布的村,樹齡在80年以上的本地原生茶樹開展資源調查。調查發現,許多百年以上古茶樹因人為破壞、自然災害等原因而死亡,這讓龔萬祥深感痛心。

為保護這些珍貴的茶樹資源,龔萬祥在九畹溪鎮九畹堂村籌建了秭歸絲綿茶種質資源圃,將80年樹齡以上的本地原生茶樹進行集中保護,為未來的茶葉種植提供科學依據和種質資源。同時,為茶葉愛好者和游客了解秭歸絲綿茶文化搭建一個窗口。

“秭歸絲綿茶種質資源圃的建成,標志著秭歸絲綿茶的保護和研究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里不僅收集了多種珍貴的茶樹品種,還為科研人員提供了研究和開發新品種的平臺。”宜昌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仇方方表示,作為該市首個茶葉種質資源圃,不僅讓秭歸絲綿茶的“芯片”得以保存,更是對整個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持。(通訊員:胡興軍、郝明曦)

審核:嚴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