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级在线观看久,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中國網新聞中心湖北政務荊楚各地湖北生活

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鎮以產業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5-01-14 16:04:18  |  來源:荊楚網  |  作者:馬德富

九資河鎮隸屬于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地處鄂皖兩省三縣交界,東與英山縣相連,南與白廟河鎮接壤,西與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薄刀峰風景區毗連,北與安徽省金寨縣為鄰,位于海拔1729米的大別山主峰天堂寨腳下,東、西、北三面天堂寨、薄刀峰、筆架山等名山峙立,九資河貫穿全鎮,串起了徐鳳沖、圣人堂等村寨。從2023年6月開始,九資河鎮搶抓實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項目機遇,加速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呈現新格局,帶動項目區1100余人就業創業,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萬元。

壯大特色產業 筑牢融合發展根基

九資河鎮憑借其獨特的自然與人文優勢,緊抓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機遇,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提檔升級,尤其是徐鳳沖村、天堂湖村、九資河村、麒麟畈村、羅家畈村、官基坪村等6個村,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產業振興之路,筑牢了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根基。

徐鳳沖村:賞紅葉美景與特色吊鍋美食融合發展。徐鳳沖村有烏桕樹等彩葉樹種,初冬時節,山腳下、田埂上的烏桕、楓樹等林木五彩斑斕,層林盡染、攝影打卡。2023年,該村搶抓中彩項目實施的機遇,大力開展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村莊環境整治,積極打造大別山“紅葉第一村”品牌,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宣傳推廣,吸引了各地游客前來游覽觀光。2023年,來此游覽打卡的游客較去年大幅度上升,使得徐鳳沖村成為了知名的紅葉觀賞地。同時,村民利用自家房屋開設“吊鍋體驗店”,為游客提供中藥材膳食、茶飲,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帶動住宿、土特產銷售等產業發展,產業融合效益顯著。

天堂湖村:觀杜鵑花海和品油面。天堂湖村依托現有杜鵑植物資源,打造匯聚全國各地及7個國家共2500多個品種的觀光科普杜鵑花海植物園。每年春季,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競相綻放,形成一片絢麗多彩的花海景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同時,油面制作在當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傳統美食之一,其制作工藝獨特,口感細膩,風味十足,深受游客的喜愛。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傳統手工業也在當地有著深厚的根基,如木雕、竹編等。借助中彩項目建設契機,對通往杜鵑花海的道路進行了拓寬和修整,在花海周邊合理規劃建設了停車場、觀景臺、休息區等設施,提升了游客觀賞體驗的便捷性。

九資河村:以一園帶全域。九資河村以大別山道地中藥材產業園驅動藥旅融合發展。大別山道地藥材產業園占地面積220余畝,集中藥材加工、倉儲、貿易、物流、科研、檢測于一體。開市當日,2000多名本地藥農進場售賣,當日成交額突破2500萬元。吸引了湖北楚方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藥企與本地企業入駐。同時,該村打造藥膳品牌,依托“密齋藥膳”品牌,開發出了茯苓魚頭湯、天麻燉雞、杜仲紅燒肉等養生藥膳產品,實現了中藥材產業與旅游康養的深度融合,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可品嘗特色藥膳。

麒麟畈村:打造藥材種植、觀賞和科普名村。麒麟畈村的芍藥花海、百草園以及草本藥材觀賞和科普等產業發展態勢良好。芍藥花形嫵媚,花冠碩大、花姿優美,被視為吉祥和愛情之花,麒麟畈村大力發展芍藥種植,已形成近100畝規模。同時,該村還種植了石菖蒲、黃精、麥冬、淫羊藿等中藥材,打造了80畝的科普百草園和600畝的草本藥材種植基地。以基地為依托,探索出了“藥材 +研學旅行”的運營模式,打造中藥材沉浸式科普體驗區,讓游客在觀賞草本藥材的同時,學習到相關的中醫藥知識。

羅家畈村:聚焦天麻茯苓種植打造華中藥材第一村。羅家畈村種植天麻、茯苓等中藥材歷史源遠流長,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全村已發展藥材種植戶290多戶,種植天麻700畝,種植茯苓 100萬窖,種植黃精白芨等其它藥材300多畝。借中彩項目之力,該村實現了“大帶小、強帶弱、富帶貧”的抱團發展,促進了中藥材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在種植基礎上,產業鏈進一步得到完善,完善了趁鮮加工設施配套,推動了中藥材倉儲、交易市場和交易平臺建設。

官基坪村:打造傳統農耕文化和紅色文化名村。官基坪村古民居資源豐富且保存較好,通過古民居保護性修繕、傳統農耕技藝的展示、農耕體驗田建設等,讓游客在看到、聽到農耕文化的同時,可以參與到傳統農耕活動中,親身體驗播種、施肥、收割等農事操作,感受傳統農耕文化的樂趣。同時,該村通過深入挖掘,并在紅色研學基地和紅色大課堂中展示和講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期留下的紅色故事等,讓游客和學生深入了解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遵循產業發展規律 優化融合空間布局

借力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建設機遇,九資河鎮進一步優化形成了“一心引領、一軸串聯、三區協同”的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繪就了鄉村產業與藥旅融合的新畫卷。

“一心”:核心驅動力。以九資河村為依托,這里集聚了商業服務、信息交流、研發加工、物流快遞等多種鄉村產業發展新要素,是全鎮產業發展的智慧大腦。古街的手工藝品店和民俗文化館不僅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更成為傳播本地藥旅文化的前沿陣地。通過藥旅融合示范區的建設,如大別山道地藥材產業園的開發,該鎮成功地輸出了藥旅融合發展的創意與規劃,引領全鎮藥旅產業走向高端化、特色化,為當地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一軸”:串聯重要發展節點。以交通干線或特色景觀廊道為軸,一線串珠連接徐鳳沖村、天堂湖村、九資河村、麒麟畈村、羅家畈村、官基坪村等。道路兩側,一邊是天堂湖波光粼粼,濱湖度假村里游客穿梭,漁業與旅游相映成趣;另一邊,徐鳳沖村的有機茶園與中藥材種植基地綠意盎然,游客在欣賞自然風光之余,還能參與農事、了解中醫藥知識,實現了藥旅資源在軸線上的流動共享,激活了沿線鄉村發展新潛能。

“三區”:協同共進,各展風采。其一,北部生態康養度假區,官基坪村坐落其中,憑借茂密山林,發揮生態文化、農耕文化和紅色文化綜合優勢,助力區域藥旅的深度融合與共贏,已成為游客修身養性的理想之地。其二,中部特色產業集聚區,麒麟畈村的規模化農田與加工廠是典型代表,優質水稻、中藥材在此匯聚、加工,產業集群效應日益顯著,不僅確保了原材料的穩定供應,還持續輸出高附加值產品,成為了全鎮產業發展的堅強支柱。其三,南部濱湖觀光體驗區,天堂湖村與周邊村落攜手,湖鮮美食、花卉觀賞、水上娛樂豐富多彩,結合湖畔濕地的藥用植物科普,使游客在視覺、味覺及知識層面全方位領略藥旅融合發展的獨特魅力,進一步拓寬了產業增收的多元化渠道。

鼓勵百花齊放 培育融合發展主體

九資河鎮立足本土優勢,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將培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主體作為核心任務,各類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體進一步發展壯大,為當地鄉村產業騰飛注入了強勁動力。

特色鄉村產業種植主體。官基坪村探索出“村級強村公司 +村級合作社+農戶+旅投公司”的運營模式,大力發展鄉村特產業種養殖業。麒麟畈村形成了“村級強村公司 +市場主體 +農戶”的運營模式,打造了百草園中藥材基地,種植芍藥、石菖蒲、黃精等中藥材及百種觀賞性花草樹木。徐鳳沖村采用“市場主體 +能人回鄉 +農戶”的運營模式,打造紅葉第一村。羅家畈村以“村集體 +農民合作社 +農戶”的運營模式,大力發展特色中藥材產業,打造“華中中藥材第一村”。

農產品加工制造主體。通過實施中彩項目,有力地促進了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壯大。例如,湖北楚方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從事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帶動了當地3個中藥材種植加工專業合作社,年加工鮮天麻1300噸,輻射帶動農戶400余戶;湖北楚十味中藥材有限公司,入駐大別山道地藥材產業園,公司董事長方永貴表示,在中彩項目等的助力下,工廠加工能力較之前提高近5倍;九資河正光藥業公司研發出茯苓營養羹、破壁茯苓粉等產品,使茯苓從“論噸賣”轉變為“論克賣”,顯著提升了產業效益。

鄉村旅游服務主體。天堂湖村的民宿集群成為游客向往之地。“湖畔逸居”民宿別具一格,不僅房間裝修融入當地民俗文化元素,還提供特色農事體驗活動。民宿周邊配套自行車租賃點,游客可沿湖騎行,欣賞湖光山色,感受鄉村悠閑生活,讓游客全方位體驗鄉村魅力。九資河村古街兩旁的手工藝品店琳瑯滿目,當地藝人現場制作竹編、木雕等工藝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帶動餐飲、住宿消費,將文化傳承與旅游產業緊密結合,拓展三產融合發展空間。

電商運營主體。年輕創業者在九資河鎮成立的電商聯盟成效顯著。他們整合全鎮優質農產品、手工藝品、旅游產品資源,搭建綜合性電商平臺。例如,借助短視頻的力量,九資河鎮的美景美食得以生動展現,吸引眾多網友的目光。例如,一場關于當地土蜂蜜的直播,更是讓數千觀眾紛紛下單,搶購一空。電商平臺推出了“旅游+購物”的特惠套餐,游客只需在線上輕松預訂旅游行程,即可享受特色產品的專屬優惠,這一舉措不僅促進了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更極大地拓寬了全鎮產業的銷售渠道。一些電商從業者深入農村,為農戶提供電商培訓服務。在羅家畈村,電商團隊手把手教農戶如何拍照、上架產品,讓村里的天麻、茯苓等土特產通過網絡走向更廣闊市場。

創新體制機制 增強融合發展動力

近年來,九資河鎮緊扣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主題,大膽創新體制機制,激活各類發展要素,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建立產業協同聯動機制。探索成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聯盟,涵蓋農業種植大戶、農產品加工企業、旅游服務商家、電商平臺等多元主體。麒麟畈村的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與鎮里的藥企、養生保健旅游項目聯動,合作社按照藥企質量標準種植茯苓、天麻等藥材,藥企優先收購保障農戶收益;同時,藥材種植基地向游客開放,推出“尋藥之旅”旅游線路,游客在了解中醫藥知識的過程中,還能購買藥企研發的含有本地藥材成分的保健品,形成種植-加工-旅游消費的完整閉環,帶動周邊村民就業人數增長25%。官基坪村利用豐富的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研學游”項目,與羅田縣旅游投資公司簽訂研學協議,2024年,開展研學游10期,接待學生5000余人,帶動周邊群眾就業30余人。

創新土地流轉與利用機制。推行“土地托管+入股分紅”模式。在徐鳳沖村,農戶將分散土地流轉給專業農業公司,公司規模化種植有機水稻,并引入智慧農業技術,水稻產量與品質同步提升。此外,利用閑置山地、荒地建設茶文化主題民宿、紅葉觀光步道等旅游設施,土地資源得到充分盤活,鄉村旅游收入逐年攀升。農戶除獲得土地流轉費外,還以土地入股參與年底分紅,每畝地年均增收800余元。官基坪村探索“林地租賃+復合經營”新路徑。村集體將山林租賃給企業發展林果采摘與森林康養產業,企業在林下套種中藥材,既充分利用空間,又實現生態循環。村民一方面獲得林地租金,另一方面參與林果采摘、森林康養服務工作,人均月收入增加至2500元,村集體經濟年增收額突破20萬元大關。

完善鄉村產業人才引入與培育機制。為吸引人才返鄉創業,九資河鎮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在鎮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返鄉大學生小李于九資河村成功創辦了電商公司,整合了全鎮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與手工藝品資源,借助直播帶貨、社群營銷等,將這些產品推向了廣闊的市場。僅去年,就幫助農戶銷售土蜂蜜、大別山臘肉等特產超500萬元,帶動200余戶農戶增收。鎮里與職業院校合作建立培訓基地,開設特色種養殖、鄉村旅游服務、農產品加工等專業課程。以羅家畈村為例,村民經過培訓后,掌握中藥材種植技術,中藥材品質提升,種植效益提高30%;經過培訓,部分村民順應潮流,轉型投身于鄉村旅游服務業,化身為專業的導游與民宿管家,贏得了游客的廣泛好評,進一步推動了鄉村旅游的規范化與高質量發展。

強化政策扶持與金融服務機制。羅田縣設立特色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對九資河鎮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項目給予優先支持。某藥企在鎮里新建中藥材深加工生產線,依據《中藥材生產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獲得2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生產線投產后,不僅提高了企業產能,還新增就業崗位50余個,帶動周邊藥材種植面積擴大500畝。金融機構創新推出“惠農貸”“中藥材產業貸”等金融產品。項目區“中藥材產業貸”涉農白名單支持市場主體企業收購資金貸款1.23億元,其他中藥材種植、加工、收購貸款1.8億元。楚十味中藥材公司等多家市場主體,均憑借“中藥材產業貸”獲得480萬元貸款,用于藥材收購、拓展市場,一年內,企業產值增長了40%,其產品更遠銷至周邊省市,極大地提升了羅田縣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

改善鄉村條件 營造融合發展環境

在實施中彩項目過程中,九資河鎮將改善鄉村條件作為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著力點,聚焦配套、支撐藥旅融合發展,重點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及維修,為產業融合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激活了鄉村內生動力。

基礎設施升級。道路交通方面,九資河鎮過去部分偏遠山村道路崎嶇狹窄,農產品運輸不便,游客進出困難。近年來,在中彩項目的助力下,新修并拓寬硬化了多條通村公路,如連接麒麟畈村至外界的主干道由原來的3米拓寬至6米,不僅方便了村民日常出行,更為重要的是,大型貨車能夠直接開到田間地頭和農產品加工廠門口。村里的中藥材等特產得以順暢運往各地市場,運輸成本降低約30%,物流時效性提升,農產品損耗減少,產業發展的“血脈”被徹底打通。水利設施建設同步跟進,中彩項目與小流域綜合治理緊密結合,新整治河道4公里,建設地下管網設施、排洪溝等小型水利設施。

公共服務優化。教育資源不斷向鄉村傾斜,通過創新鄉村產業人才培訓機制,推動了中醫藥種植與炮制、鄉村旅游服務、農產品電商運營等人才的培養。麒麟畈村不少年輕人在畢業后返鄉,憑借所學專業知識投身本地產業。有的進入藥企參與中藥材深加工,有的經營農家樂,利用專業技能提升服務品質,為產業融合注入新鮮血液。

醫療保障持續改善,鎮中心衛生院完成升級改造,引進先進醫療設備,增設中醫康復科室,與中藥材種植、康養旅游產業相呼應。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為優質的醫療服務,還吸引了周邊城市的游客前來體驗針灸、推拿和融入本地藥材的泡腳等特色療法,極大地帶動了旅游消費,進一步拓展了產業融合的維度。

生態環境整治。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在中彩項目實施過程中,進一步規范區域內農房建設,對項目區規劃范圍內的農房共拆除搬遷25戶,拆除“五小”建筑134處,打造荊楚風格的民居風貌,實現全域協同發展、風格統一,提升鄉村品位,增強視角沖擊力,提高聚焦度,營造白墻黛瓦的古民居景觀,展現出賞心悅目、美觀大氣的鄉村風貌,讓農村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天堂湖村圍繞天堂湖開展生態修復行動,治理水污染,清理湖岸垃圾,沿岸種植護坡植被。湖水水質得到進一步提升,水生態環境好轉吸引大量候鳥棲息,觀鳥旅游成為新熱點。全鎮范圍內推行垃圾分類與無害化處理,在官基坪村,家家戶戶配備分類垃圾桶,村里設置垃圾集中收集點,每天定時清運。整潔的鄉村環境讓林果采摘、森林康養等產業更具吸引力,游客數量逐年遞增。

信息化建設推進。九資河鎮實現5G網絡全覆蓋,為產業發展插上科技翅膀。在電商領域,眾多農戶和企業搭乘高速網絡的快車,紛紛開展直播帶貨、線上營銷等新型銷售模式。如九資河村的一家手工藝品店,店主通過5G網絡直播展示竹編、木雕制作過程,吸引大量網友下單,年銷售額增長50%,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傳統手工藝在信息化的助力下,煥發出了勃勃新生機。

(作者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