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嶺文化遺址:房間分大小、“文字”見端倪
來源:發布時間:2023-03-01 10:23:56
金雞嶺文化遺址,位于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洛陽鎮。金雞嶺是隨州南部丘陵山地中的一座山嶺,南距洛陽鎮約3公里。嶺坡舒緩,一直蔓延連接到稍遠處的群山,嶺坡的南北有難得的平川,一條小河悠悠地從坡底流過。今天的人們來到金雞嶺會興奮不已:“好地方!宜居宜耕。”
2002年6月17日漢(口)十(堰)高速公路施工,挖開了金雞嶺的土層,人們驚奇地發現了大量的陶片、殘破的陶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曾都區文物考古隊派出的考古人員火速進入工地,搶救性文物發掘就此展開。經過一個多月的發掘,專家們認定:金雞嶺的黃土和荊棘叢掩蓋著一個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部落居住遺址,也就是4000多年前一個農耕部落的生活場。金雞嶺有山有水,有平疇田野,且山不高、水不險,地勢舒緩,符合今人宜居的審美觀念。沒想到,4000多年前的古人已具備了良好的宜居觀和審美選擇,那時先民們的審美觀與興奮點,竟然已達到與當今的人們相吻合的程度。
金雞嶺文化遺址面積很大,約1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3米左右,內涵豐富。目前發掘面積850平方米,只占整個遺址很小的一部分,已有的局部發掘,發現了大型房基、制陶作坊和墓葬,出土了石器、陶器、玉器等珍貴文物。其中一個建筑群遺址面積達到300余平方米,房屋地基呈長方形,空間有大有小,基腳全部由自然山石、河中大型鵝卵石壘砌而成,極富特色,對隨州史前文化具有極大的考古研究價值。其時代分期,屬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時期,從距今5000年前的屈家嶺文化早期一直延續到距今4000年前的石家河文化晚期,時跨千年。
金雞嶺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先民長期聚居的生活區、生活場,對于研究文明起源和長江中游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發掘面世的房基、石片、石具、鼎、罐、缸等陶器以及陶片,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這些實物可以幫助我們考察、了解4000年前先民的居住狀態、房屋結構、生活情形,向人們描述當時隨棗走廊農業文明發展的程度。聯系到隨州市相傳為炎帝神農故里,金雞嶺遺址的發現、發掘,對炎帝神農在隨棗走廊的農業開創活動,也是一個回應。
金雞嶺文化遺址考古中,考古人員十分驚喜的是,在陶片上發現了距今4300多年的“陶文”,極為罕見和珍貴的有9件。金雞嶺“陶文”的載體主要是泥質陶碗、罐、缽、豆、杯等器具,刻畫在器物的外底部,處于較隱蔽部位,顯然首要作用不是裝飾,而是具有紀事或祝禱等特殊功能。“陶文”有類似“井”“米”“豐”“五”以及圓圈等文字或符號,具有象形、指事等文字特點,似已擺脫畫畫描摩,接近文字。一些考古工作者甚至認為由此有可能追尋到一個“中國文字起源的重要源頭”,“考古發現隨州是中國文字起源地之一”。該遺址對于研究文明起源和長江中游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金雞嶺的得名,緣于民間傳說。很古的時候,有人在嶺上養雞,把野雞養成了家雞,金黃色的母雞每天下一個蛋,金黃金黃的。慢慢地,這山嶺就有了金雞嶺的稱呼。
金雞嶺文化遺址面世后,當地老百姓說:“敢情傳說背后有歷史,沒料想,4000年前真有人在這嶺上養雞,還養豬,還種糧食!”
金雞嶺位于洛陽鎮東南部,東南與安陸市相連,再往南,是天門石家河文化遺址,往西是隨州市冷皮埡文化遺址和荊門屈家嶺文化遺址。這幾處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都在漢江流域,其時代與傳說的炎帝神農“殖五谷”、“嘗百草”開創原始農耕的古文明啟動,有一定的呼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