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態好稻種出好糧 ——探尋隨州香稻的“香味密碼”
來源:隨州日報發布時間:2023-04-12 15:10:36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王松通訊員李自來
香稻為什么香,是自然香還是人工香?近來,這個問題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更多的人開始追問隨州香稻“香”從何來?
一粒種要經過年復一年的培育、一束稻要經過日積月累的生長、一袋米要歷經細致嚴苛的加工,隨州香稻香味背后的秘密就蘊藏在這種底蘊深厚的稻作文化里。
隨州是炎帝神農“植五谷、嘗百草”的地方,是華夏農耕文明的發祥地、是世界稻作農業的源頭,有幾千年的水稻栽培史;有得天獨厚的氣象條件,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晝夜溫差大;有良好的種植習慣,香稻各個時期所需的最適宜溫光資源與隨州特殊的氣候條件高度吻合。
“隨州香稻因獨特的生長環境,產出的米粒細長、晶瑩剔透,顆顆飽滿、長寬比達3.8以上,直鏈淀粉含量取值一般在16%~18%,最大程度保留了稻米的香、甜、軟、糯,所以隨州香稻吃起來濃香、不返生、口感特別好。”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
除卻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香稻香不香,最為關鍵的就是良種的選擇。
近年來,我市農業農村部門著力推廣優良品種,從全國各地引進了100多種新品種,連續多年在曾都區何店鎮、隨縣均川鎮等地開展優質稻品種展示和試種工作,連續5年舉辦“隨州香稻”品牌大米品鑒活動,評選一批好看、濃香、好吃的優質稻米品種。
通過品種表現和產量分析,我市篩選推廣了又香優龍絲苗、華夏香絲、紅兩優1566、邦兩優香占等“隨州香稻”主要推廣品種,并以稻米加工企業為主體,引導種糧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擴大優良品種規模和市場認可度。
精耕細作方能“破土飄香”。為了確保香稻品質,隨州市稻米產業協會制定了隨州香稻栽培技術規程,對原料水稻的栽培、收獲、運輸、貯藏等要求作出詳細的規定。
“過去產量是第一追求,主要解決吃飽問題,現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講求吃好,所以優質是第一追求。”曾都區洛陽鎮順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克順說。他介紹,合作社按照隨州市香稻協會推薦的香稻品種組織訂單種植,指導群眾按時做好田間管理,稻谷收獲后由米業公司按照高于市場價收購并加工銷售。去年合作社種了1600畝香稻,畝均產量600公斤,并且米質好、售價高、不愁賣。
香稻要香,不僅需要一流的栽培技術,還需要一流的儲存和加工手段。走進湖北大自然米業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車間,只聽見機器轟鳴,經過回旋旋振篩、流量秤、磁選機、谷糙分離機、碾米機、拋光機、色選機、篩選機、滾筒精選機、智能色選機等近20道工序后,一袋袋大米從機器末端流下生產線,全程不見裸露的稻谷和米粒。這些新設備的投入使用,特別是現代化的低溫烘干和存儲設施,可保障稻米香味不散發,保持柔和、純正的口感。
該公司總經理、隨州市稻米產業協會秘書長陳實介紹,為確保隨州香稻品質,2021年公司在曾都經濟開發區投資1.6億元,建設年加工10萬噸優質大米自動化生產線、日處理1000噸原糧清理中心、3萬噸的糧食低溫儲備倉等配套設施,并將逐步建成集大米生產、原糧檢驗檢測、培訓、放心糧油配送中心為一體的大型綜合稻米加工產業園區。
生產抓得緊,源頭也很重要。公司還與種子企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合作,開展規模化、標準化的訂單種植,從源頭上保證香稻品質。
好山好水出好米,我市農業農村部門圍繞品牌培育、基地建設、標準化管理,加大了隨州香稻品種示范、選優、推廣力度,致力于綠色、智能的現代種植、管理、收儲、加工,推廣“雙訂單”模式,推進稻米產業向優質化、品牌化發展,“隨州香稻”由此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