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產業倍增計劃,推動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集群發展。加快推進宜昌人福國際總部基地、商業航天動力總裝基地、安琪酵母綠色生產基地、東陽光胰島素注射劑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支持興發集團建設全國微電子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猇亭電子化學品專區。大力發展氫能源產業。推動頁巖氣商業化開發利用。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三峽游輪中心、巴山金谷、卓爾航空城等城市重點旅游項目建設。推動“兩壩一峽”旅游區提質轉型,創建三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支持三峽大瀑布、昭君村、玉泉山·關陵創建5A景區。支持秭歸、長陽、五峰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宜都青林寺、夷陵三斗坪、興山南陽、五峰獨嶺、遠安太平頂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鎮和度假區。力爭全年接待游客增長10%。建成三峽國際會展中心、三峽國際博覽中心,高質量舉辦100場(次)會展活動,推動會展經濟突破性發展。積極發展健康、養老、育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檢驗檢測認證、人力資源等生產性服務業。組建市設計集團。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00家。
加快建設數字宜昌。實施數字經濟躍升工程,加大“上云、用數、賦智”力度,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三峽宜昌大數據產業園、東土智慧城市物聯網產業園、東軟智慧產業園、三峽大數據中心、紫陽大數據中心,打造區域數據中心集群和智能計算中心。力爭入選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區域試點。加快實施“城市大腦”一期項目。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探索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新建5G基站4000個以上,加速城鎮和重點區域信號覆蓋。統籌推進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
(三)堅持擴大內需,培育區域強大市場
促進消費擴容升級。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加快建設鄂西消費中心。落實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促進綠色智能家電、環保家具消費。加快璟里中心、萬豪中心、國際廣場、吾悅廣場等項目建設,支持國貿、萬達、CBD、水悅城、華祥、環球港等商業綜合體創新業態、多業融合。深化美食之都建設,打造西壩夜市、解放路步行街、中南路市場等夜間經濟示范街市。著力完善社區商超服務。啟動縣市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工程。深入推進電商、快遞進村,確保村級物流服務點覆蓋率95%以上,大力挖掘農村消費潛力。力爭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速達到20%。深入開展“消費促進月”活動。支持商會、行業協會建立地產地銷常態化供需對接機制。加強市場監管,保護消費者權益。抓好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全國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
精準擴大有效投資。持續開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集中簽約”活動,推動“比學趕超”,確保新開工重點項目1000個、新簽約950個。加快三峽煙廠技改搬遷、凌云航空裝備制造、華昊新材料陶瓷電容等續建項目建設。深入實施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扎實開展產業鏈招商集中行動,推動龍頭企業以商招商,優化項目落地投產服務,確保新開工億元招商項目420個以上,實際到位資金1800億元,新簽約項目中工業、民間投資占比均達到70%。深化與中省企業、對口支援省市合作,促進一批簽約項目盡快落地。
完善現代流通體系。加快建設宜昌至鄭萬高鐵聯絡線、宜張高速漁洋關至鄂湘界段、G348城區至三峽壩區公路、G318宜都至長陽段、江南成品油翻壩管道、當遠鐵路等項目。確保茅坪港二期、秭歸LNG加注站等項目投入使用。加快推進襄宜、宜渝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爭十宜高速興長段、宜常高速當枝松段開工建設,呼南高鐵宜昌至常德石門段、軌道交通一期項目規劃獲批。積極推進“一城一港一主體”,支持枝城港、姚家港申報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實施清江、香溪河航道提升等級工程,加快打造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加強三峽航運指數開發運用。謀劃建設三峽航運服務中心。大力發展園區物流、專業市場物流、現代商貿物流、城鄉配送物流,新增A級物流企業10家以上,社會物流總額增長10%。
(四)堅持協調發展,優化區域發展布局
推動“宜荊荊恩”城市群建設。落實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深化區域合作機制,更好發揮省域副中心城市輻射引領帶動作用,攜手打造以綠色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特色的高質量發展經濟帶。以沿江高鐵荊宜段、宜來高速等項目建設為契機,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磷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產業集群共建為抓手,推動產業協同發展。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為載體,強化長江、清江、沮漳河等流域共保聯治。探索建立區域旅游聯盟,促進線路互聯、游客互薦、市場互享,加快旅游發展一體化。
推動市域經濟競相發展。堅持“雙核驅動、多點支撐、協同發展”,加快形成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經濟布局。建立城區工作議事協調制度,出臺市直部門服務城區發展評價辦法。進一步厘清市區兩級財權事權,對城區高質量發展給予財政激勵。制定加快城區工業一體化發展政策體系。支持宜昌高新區以白洋和生物產業園為發力點,拓展發展空間,優化功能配套,提升承載能力,加快建設長青農化工、順毅化學品、長機齒輪等一批重點項目。強化三峽旅游新區、三峽臨空經濟區產業支撐。以呼北高速為主軸線,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優勢,串園連片打造優勢產業聚集區,做大做強塊狀經濟。提升枝江、宜都化工園產業集聚度,支持紅花套、安福寺、龍泉、磨市園區特色發展,高起點規劃建設鴉鵲嶺、雙蓮工業園。鼓勵西部山區、中心城區到東部園區發展飛地經濟。支持各縣市發揮比較優勢,壯大主導產業,推動總量、動力、結構、質效升級,增強縣域經濟競爭力。